“猪芯片”亟待解决 刘永好建议:“企业先投入、国家补一半”

   2021-03-04 新京报1740
核心提示:(记者 侯润芳)近年来,包括种猪在内的种源“卡脖子”的问题引发关注。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新京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

(记者 侯润芳)近年来,包括种猪在内的种源“卡脖子”的问题引发关注。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新京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今年全国“两会”即将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表示,“猪芯片”就是当前猪产业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对此,刘永好给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其中一个建议是尽快出台“中国种猪”重大项目研发和推广后补助政策,以“企业先投入、国家补一半”原则鼓励种业企业积极投资发展种猪研发、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攻关项目等。

刘永好指出,目前我国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75%。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有不少短板弱项,正如芯片对手机的重要性一样,“猪芯片”就是当前猪产业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具体来看,他指出,由于育种周期长、起步晚、投入大、见效慢等原因,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程度远低于国际水平。对需要长期投入的育种科技项目,近年来没有列入国家的重点计划和安排,也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些企业为追求短平快效益,在育种、科研、设施建设等投入上也严重不足。当前在“猪芯片”问题上,存在育种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符合条件的现代化育种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新技术应用滞后、技术人才短缺、种猪测定基础薄弱、单个项目规模小、疾病威胁严重、地方猪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与中国生猪养殖消费第一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洋芯片”没有本土化,“土芯片”又低效濒危,“杜长大”等曾曾祖代种猪长期依靠进口,直接影响了我国在非洲猪瘟冲击后产能恢复过程的质量、速度和效益,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猪产业的发展。

为夯实生猪种业基础,建立真正掌握“猪芯片”核心技术、产学研育繁推融合发展的“中国瘦肉型良种猪”商业化育种体系,刘永好在提案中给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第一,尽快出台“中国种猪”重大项目研发和推广后补助政策,以“企业先投入、国家补一半”原则鼓励种业企业积极投资发展种猪研发、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攻关项目,在具备相关能力的情况下申报攻关育种项目,国家按照相关标准评估确认后给予补贴。充分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种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计划,先行投入力量、先行培育项目、先行组织攻关,推动种业加快发展。国家根据项目情况,定期开展评估、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按照项目基础建设成本、购买种源、生物成本、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等软硬件总投入全成本的50%,给予综合补贴,以“企业先投入、国家补一半”的原则,保障科研的真实性、及时性、有效性,以推动种猪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同时,也要发挥现代种业国家发展专项基金的作用,以支持、鼓励、引导、推动生猪育种事业的有序进行。

第二,对核心育种场、保种场提供非瘟防控用地支持,保障祖代种猪场的生物安全和运营能力。建议加大对国家核心育种场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建设种业产业园,明确将育种场配套的饲料自产及洗消用地纳入养猪建设用地审批范围,实施区域性的主要疾病净化,扩大生物安全范围、提升育种效果。支持核心育种场持续做好生猪生产性能测定,建立真正可商业化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种猪”选育-扩繁-推广产业体系。

第三,鼓励种业企业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引技”、“引智”结合,奖励跨行业跨国攻关“猪芯片”的紧缺人才。加快破译“猪芯片”,需要国家层面支持、鼓励种业企业“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入股国际先进育种企业等形式,快速获得行业先进经验、核心技术,经过评估符合相关政策的,以企业参股并购资金的50%额度给予“引进后补贴”;也要支持企业“请进来”一批大数据、生物工程、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际化人才,特别是对养殖育种紧缺人才给予落户、购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对从事新品种扩繁、技术推广的基层科研人员予以奖励和表彰,提升从业人员的荣誉感与获得感。

记者 侯润芳

 
 
更多>同类大国商帮
推荐图文
推荐大国商帮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大国商帮简介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