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工商联充分发挥商会在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构建调解"大格局"--推动形成领导有力、各负其责、工作协调、运转高效的格局;开拓解纷"新途径"--推行"联调·联动·联防"三联工作机制,开辟商会调解途径;做实市域"微治理"--主动排查纠纷,强化就地解纷,全力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湖北省宜昌市工商联积极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商会在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协同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全力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健全工作机制 构建调解“大格局”
受理平台一体化。推动市县两级14个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落实编制人员30名,专司依法维权职能。健全完善“联企e站”投诉维权服务平台,建立平台运行监测系统,实现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综合研判、归口办理、联合化解,推动形成领导有力、各负其责、工作协调、运转高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组织网络全覆盖。坚持统筹推进,依法依规设立,分类有序推进,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13个县市区工商联(总商会)人民调解组织实现组建全覆盖,30个直属商会设立商事调解组织,占80%,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商会调解网络格局,商事矛盾纠纷在商会得到及时排查、有效化解。
协同治理全方位。坚持把规范、精准、高效机制建设作为化解多元矛盾纠纷、提高诉调质量的重要依托。按照“五落实”和“六统一”要求,印发《宜昌市工商联(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原则及工作职责》等制度,从排查预防、协调会办、跟踪回访、台账管理等方面规范商会调委会工作运行。建立专职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和兼职调解员队伍70名,制定《宜昌市工商联直属商会人民调解员管理制度》,加强对调解员的管理。举办商会人民调解员培训班,会同市司法局通过现场观摩、案例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商会调解员调解能力。
推进诉调联动 开拓解纷“新途径”
协同公检法司等部门搭建“三个衔接”诉调平台,推行“联调·联动·联防”三联工作机制,开辟商会调解新途径。
搭建法商联调平台。推进法商共治,创新“工商联+法院+商会”“工商联+仲裁委+商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引导企业把商会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先选项。联合市中院出台《关于建立联系协调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推动所属商会与法院联合设立法商诉调工作平台,规范和推进基层法院商会调解工作站建设,减少和降低企业诉讼成本。
搭建政企联动平台。建立与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政法机关的常态沟通协商机制,通过“政企直通车”“法企直通车”,引导企业把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先选项,营造商事纠纷商人解的氛围。
搭建警民联防平台。联合市公安局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沟通联系合作机制的意见》,探索建立治安联防、矛盾联调、权益联保“一会一警”机制,推动173家商协会与公安干警联系对接,按照“预警在先、及时处理、就地化解”的原则,开展“百警进百企”行动,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
坚持调防结合 做实市域“微治理”
坚持调防结合,推进法治民企,依法维护权益,主动排查纠纷,强化就地解纷,力争矛盾不出商会。
当好企业维权的主心骨。推动全市各级投诉服务中心与同级公检法司全部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畅通民企诉求受理绿色通道。通过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平台,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司法鉴定等多种手段,累计化解民企矛盾纠纷和受理诉求657件,有效维护民企合法权益,打造了善“代言”敢“撑腰”投诉服务品牌。
当好涉企矛盾的调解员。深化“万所联万会”机制,联合司法局推动全市173家商协会与52家律所建立合作联系机制,推动律师事务所在直属商协会设立一批律师调解工作站,提供律师调解服务,开展涉企矛盾排查行动。指导商会把主动排查纠纷、就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稳定作为联系走访会员企业的重要议程。发挥商会商事商解的高效便捷优势,运用情、理、法,成功调处股权经济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59件,减轻民营企业诉讼司法成本,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当好法律服务的贴心人。加强法治民企建设,推进执委企业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执委企业信用查询和修复,助力民企练好法治内功。充分发挥市非公有制企业律师服务团,持续开展“法律三进”活动,组织律所为全市1069家民营企业开展“六个一”法治体检暖企活动。在全市工商联系统开展“助企纾困法治护航”活动,打造“法润民企讲堂”,举办防范经营风险、债务化解、劳动用工等方面的系列专题讲座,推动民营企业依法守规经营,助力民营企业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全市工商联和所属商会举办法律讲座160场次,审查经济合同201份,出具法律意见书131件,指导建立风险防控机制63套,排查法律风险134件,接受法律咨询2299次。大力宣传商会调解成功案例、优秀成果,提高商调委知晓度,引导企业积极运用商会调解,理性表达诉求,依法处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