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阳市积极开展“枫桥式商会”创建活动,推动资阳市浙江商会、重庆市四川资阳商会设立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涉企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民营经济领域各类矛盾纠纷,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精准的法律服务。资阳市推动商会调委会发挥调解职能、化解涉企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的实践经验纳入《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2023)》。
抓实商会调解组织保障
高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枫桥式商会”创建和商会调解工作,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商会调研指导,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企业服务和商会调解工作;市司法局、工商联等有关部门深入一线参与协调处置重大涉企矛盾纠纷;商会党支部发挥好政治引领作用,引导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商会调委会积极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议、调解服务,引导会员企业守法诚信经营、依法维权。
严要求推动规范运行。一是优化阵地建设。在商会办公场所设立专门调解室,对调解范围、工作流程、调解员信息等进行公示,标识标牌醒目,设施设备齐全。二是完善制度机制。建立独立调解、联合调解、组团式调解等多元调解工作制度。规范调解文书档案,推动标准化、规范化运行。三是强化沟通协作。商会调委会与政府外来企业投诉机构、工商联维权平台等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共同推进涉企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培训、法律咨询等工作。
高标准配备专门人才。选派商会理事会成员、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担任调委会成员,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工商联相关科处室负责人担任联络指导员,选派司法所长、调解能手对调解工作进行培训指导,实施人才队伍动态管理,整合各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
推动多种方式协作联动
创造性推动跨域协作。资阳市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域障碍,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划涉企纠纷化解协同处理。2020年11月,资阳市和重庆市渝北区两地司法局、工商联联合在重庆市四川资阳商会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跨行政区域企业投诉处理协作机制,共同落实跨行政区域纠纷办理协作、多元化纠纷化解、法律服务联盟等工作机制,妥善化解了赛创公司工伤死亡纠纷等涉企矛盾纠纷。
一体化开展四方联动。市、县两级均建立了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工商联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四方联动”机制,完善“常态化沟通联络、法律服务保障、平等法律保护、法律风险防控”四项机制,推动形成“行政+司法联动”等资源共享、协作配合的涉企服务联盟。整合“四方”力量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和涉企纠纷排查170余次,开办涉企法律知识专题培训10余次,获得企业好评。
辖区内实现无缝衔接。建立各县(区)跨区域投诉处理协作机制,推动市域范围内涉企投诉处理和纠纷化解无缝对接,涉企矛盾纠纷双方可自愿选择全市范围内任意企业投诉工作机构协调处理纠纷;对于复杂疑难案件,实行各地会商研究、密切协作、联动办理。
提供多元服务护航发展
一站式开展前端服务。充分发挥商会贴近企业的优势,将服务端口前移,畅通会员企业沟通联系和诉求反映渠道,建立现场协调解决、提交上级调查处理、法律会诊联动解决等多途径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精准的零距离服务,以低成本高效率便利化的运行模式和调解机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多元化提供法律保障。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会同商会开展法律政策“暖企惠企”、法律志愿服务行动,为会员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宣讲、法律知识培训讲座、法律咨询释疑、法治体检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帮助企业建立法律风险防火墙。
常态化促进纠纷化解。市司法局联合市法院、市工商联出台《关于建立涉企纠纷诉调对接、涉企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试行)》《关于涉外商事纠纷多元解纷工作机制》等制度机制,推进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投诉工作站和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能,建立矛盾化解快速反应机制,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涉企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确保预防在先、化解在前。指导商会调委会及时发现和处置涉企纠纷,调解涉企矛盾纠纷14件,涉及金额千万余元,有效维护各方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经营和创业法治环境。
下一步,资阳市将继续以“枫桥式商会”创建为契机,更好地发挥商会在基层治理、行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开展法律服务,着力化解矛盾纠纷,让企业办事能“找到门”,发展能“找到路”,解决困难能“找到家”,助力企业健康成长,为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