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赶尸闻名,如今是旅游胜地

   2023-08-29 6000
核心提示:湘西,这一方神秘的土地,不仅有张家界的山水画卷,还被作家沈从文赋予了独特的文学气质。地处湘川黔交界的边城茶峒,少女翠翠的

湘西,这一方神秘的土地,
不仅有张家界的山水画卷,
还被作家沈从文赋予了独特的文学气质。

地处湘川黔交界的边城茶峒,
少女翠翠的倩影在吊脚楼上若隐若现。
江流浩荡中,苗族、土家族的山歌回声嘹亮。
高山之下,里耶秦简书写两千多年前的帝国荣耀,
八百年土司王都重现鲜为人知的民族往事。
赶尸、仙娘、落洞等等奇特传闻,
皆显露湘西的惊险神秘。

湘西世界
 
锦公子今天要说的“大湘西”,
大致是以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怀化市等三市州为主体的湖南西部地区,
其中也包括邵阳、常德西部诸县。
 

湘西,在沈从文的文字里,
在黄永玉的绘画里,
也在山水掩映之中。
湘西的世界,山同脉,水同源,
山脉奇峰林立,连绵起伏,
江水纵横交错,缠缠绵绵。
 
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中的
沅江、澧水穿过崇山峻岭,
滋养万物生灵,串起众多湘西边城。

支流繁茂的沅江
在数省夹缝之间交错缝合,
北通巴蜀,西扼滇黔,东下洞庭湖、长江。
沈从文笔下的茶峒,
以及凤凰、黔阳、芙蓉、里耶等边城沿江排列,
依水而生,呈树枝状、辐射状分布。
目前,沅江流域尚存古镇约100处,
如群星散落银河,
沿岸古镇群的规模在全国堪称罕见。 

沅江北面、紧靠长江的澧水,
是湖南四水中最短的一条,却也不容忽视。
澧水有三源,南源出湘西州,
中、北源出张家界,
发于武陵山区的涧泉,奔腾不息成长为湖湘巨流。
沿岸数百个星罗棋布的史前至商周时期遗址,
证明其为长江中游旧石器文化的一大发源地,
也是长江文明的源头之一。


沅江、澧水在湘西大地上纵横交错,
而武陵山脉、雪峰山脉支撑起湘西天地的脊梁,
二者之间的湘西丘陵,
形成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独特景观。
 
湘西北部,武陵山脉鬼斧神工,
打造出沟壑峡谷与山间溪流,
分布着众多自然保护区与国家5A级景区。
在历史上,武陵山脉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民族走廊,
贯穿黔东、湘西、鄂西、渝东南地区,
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三十余个少数民族定居于此。

 
与武陵山平行相对的雪峰山,
默默地守护着湘西南部。
雪峰山大体上呈东北—西南走向,
南邻南岭,北接洞庭湖平原。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雪峰山,
是在中学地理课上,
因为这条山脉位于中国地形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对于湖南而言,
雪峰山是一条特殊的分界线,
其划分沅江与资水流域,也形成人文的分野,
划分了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湘中
与人口稀少、神秘莫测的湘西。


上世纪80年代,
法国著名汉学家雅克·勒穆瓦纳博士
不远万里来到雪峰山考察。
这位学者在法国时,从一支瑶族移民后裔家中
发现一卷用中文书写的手抄本经书。
 
瑶族人的祖先告诉后代,就算走到天涯海角,
死后灵魂也要回到祖先的山林。
勒穆瓦纳认为,
被他们奉为精神图腾的圣山,就是雪峰山。
 
湘西,悠远而神秘,
直至今日,
还有无数古老故事在此传唱。


土司王朝
 
有人说:“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
位于武陵山腹地的里耶古镇,
用一片片竹简惊艳世界,
填补文献中有关秦朝历史的大片空白。
3万多枚用秦时篆书隶体写成的简牍,
埋藏了2200多年,凿刻出帝国的古老沧桑,
映照出“六王毕,四海一”的宏图伟业。
 
简牍中,有一名叫“色”的县长
在秦始皇时代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每天向上级一丝不苟地汇报工作。
小小县官为奴隶卖卖、地方赋税奔波,
当地特产的芦茅和野果经过驿道运送到各地,
在湘西这一处角落,可窥见整个秦帝国的缩影。

先秦时,湘西一带属楚国的巫中地、黔中地。
秦军攻略楚地,在此设黔中郡,
汉时改置为武陵郡,
辖13县,其中9县属今湘西地区,
东汉移治临沅(今湖南常德市西)。
 
历史上,湘西人可不好惹。
汉代,湘西为“化外之地”,
当地少数民族与汉人杂居,
形成一支好战勇武的军事力量,
史书称之为“武陵蛮”。
武陵有五溪,
谓雄溪、樠溪、舞溪、酉溪、辰溪,
故武陵蛮又称五溪蛮,
是现代土家族、苗族和侗族的祖先。
 
武陵蛮信仰盘瓠[hù]。
传说远古高辛帝(帝喾)时,
戎吴将军作乱,高辛氏许诺,
谁能斩下吴将军首级,就将女儿嫁给他。
盘瓠不辱使命,咬下吴将军首级而归,
娶了高辛氏之女为妻,
去世后被苗、瑶、黎等族先民祭祠,
其信仰流传于湘西各地。

 
武陵蛮多次与东汉三国名将交手,
跟伏波将军马援、孙吴元老黄盖都打过仗。
历经魏晋南北朝与隋唐的民族大融合后,
湘西及周边地区涌现出其他少数民族先民,
如溪州蛮(今湖南沅陵、永顺、龙山一带)、
施州蛮(今恩施州)、思州蛮(今黔东北)等。
唐代末年,江西彭氏趁乱征服诸蛮,
成为统领当地58旗、380峒的“土皇帝”,
建都城于今永顺县。
 
唐宋时期,
朝廷对湘西一带的少数民族采取“羁縻政策”,
即以夷制夷,
承认其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统治地位,
有别于一般州县,但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

 
元朝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土司制度,
并为明清两代沿用。
明清时期,湘西是土司最为集中的区域,
计有大小土司百十余家,
以彭氏为湘西众土司之长。
明时,湘西永保土司的少数民族子弟
多次应征出战,在剿灭倭寇的战事中表现出色,
被明廷表彰为“东南战功第一”。
 
自唐末五代江西彭氏入主湘西算起,
到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改土司制为流官制,
湘西“土司王朝”共延续800余年。
位于湘西州永顺县的老司城遗址,
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被喻为中国的“马丘比丘”。

如今以绝美风光闻名于世的张家界,
也得名于土司统治时期。
张家界市原为大庸县,是古庸国所在地。
明弘治年间永定卫大庸所指挥使张万聪镇守有功,
朝廷就从这片土司占据的山林中
划出一块作为其封地(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
 
张万聪那叫一个感动,举家上山,守山护林,
传了几代人后,这一带被老百姓叫成“张家界”,
再到后来,“张家界”成为一个城市的名字。

湘西,历经数千年历史的跌宕起伏,
也经受了抗日斗争的烽火。
 
抗战全面爆发后,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
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淞沪会战期间,在枫泾、嘉善保卫战中,
中国军队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阻击对手七天七夜,
近4000人为国捐躯,
其中大多来自湘西的128师。
嘉善血战后,
千里之外的凤凰古城几乎每家每户都挂上了白幡。
 
湘西各民族仁人志士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
苗、土家、白等各族子弟
转战泸、浙、皖、赣、粤、桂、鄂、湘数省,
有的还被编入中国远征军,
入缅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

1945年4月,二战进入尾声,
湘西打响了抗日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
中国军人以“反攻之士气”阻敌于雪峰山东麓。
这一刻,更忘不了清末杨度那句: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湘西人浴血奋战,
这片热血澎湃的土地,最早迎来胜利的喜讯。
1945年8月21日,在湘西县城芷江,
侵华日军的投降代表今井武夫
垂头丧气地来到城东的七里桥,
向在此设指挥所的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投降。
 
此前,日军一度企图拿下这个隐藏在山岭中的小城,
但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反而是为了投降才来到这里。
“八年烽火起卢沟,受降一日落芷江”,
这次会谈,史称“芷江受降”。

楚巫文化传承
 
血与火浇灌的湘西文化延续至今,
保留着浓厚的神秘色彩。
晋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
武陵渔人误闯的桃花源,
一说在沅江岸边的桃源县,
那个让后世向往的世外桃源,
或许也是神秘湘西的魅影。
 
沈从文先生多次走访土家村落、苗家山寨,
写过不少湘西奇闻异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赶尸”。
沈从文说:“(当时)经过经过辰州(今怀化市沅陵县)……
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
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
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时至今日,赶尸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也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很多湘西老人言之凿凿地说,
年少时看见过赶尸。
社会学、科学、民俗学的专家
都曾试图寻找赶尸人的踪迹。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赶尸可能与 “湖广填四川”有关。
明清时期,四川因战乱人口锐减,
朝廷多次推动两湖百姓向巴蜀移民。
很多迁往他乡的移民逝世后要落叶归根,
于是推动了湖南丧葬市场的发展,
从陆地上运载的尸体被说成是赶尸之术,
逐渐从湘西流传开来。


关于湘西女性的传说,
也成为当地神秘文化的一部分。
沈从文曾写道,当时的人们相信,
湘西女子在三种阶段的年龄中,
会产生蛊婆、女巫与落洞女。
贫穷年老的妇女易成为擅长蛊术的蛊婆;
三十岁左右的易成为女巫,
行巫的本地人也被称为“仙娘”,
她们的职务是“人鬼之间的媒介”;
而十几岁的未婚少女易成“落花洞女”,
她们因婚姻不遂,最终献身洞神,落洞而死。
 
实际上,这些故事大多与楚巫文化血脉相承,
也是一种人神错综的传说,
那些献予洞神的落洞女,
或许是古代受到封建礼教压迫的少女。

楚人好巫,湘西古属楚国,
信巫鬼,重祭祀,
湘西文化正是研究楚巫文化的活化石。
楚国亡后,楚巫文化在五溪濮蛮之地,
顽强地存活下来,
通过湘西各族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
甚至盗墓题材的影视小说
都喜欢把故事背景往湘西身上套。
 
每逢四月八,
湘西苗族跳花跳月,祭祀祖先。
到了六月六,苗人举办盛大的歌会,
他们将蚩尤奉为远祖,
这一节日在过去是为了纪念战死沙场的英雄。
苗族人在传统活动中表演的绝活绝技,
如傩堂戏、口吃瓷、上刀梯、
摸油锅、腹卧钢叉、银枪刺喉等,
无不令人瞠目结舌,
这是湘西自古以来勇敢尚武的表现。

上世纪50年代,
民族学家潘光旦走遍湘、鄂、渝三地,
在湘西少数民族中识别出了土家族。
与湘西的其他少数民族一样,
土家族信仰鬼神与祖先,
崇拜由土家族先民中八个部落酋长组成的八部大神。
 
村寨里主持仪式的老人被称为“梯玛”,
汉语叫“土老师”,
他们除了主持宗教仪式,
有的兼作“土医”(草药医生)。
由他们传承的梯玛神歌,
使用最古老原始的土家语演唱,现已濒于绝迹。

湘西山峦起伏,
苗族、土家族的男女老少背着小背篓,
登上吊脚楼,轻抚岁月斑驳,
步入一个崭新时代。
湖南最神秘的地方,渐渐揭开了她的面纱。


永远的网红打卡地
 
1952年,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
潘光旦先生识别土家族后,
改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州首府驻吉首,
与怀化、张家界二市形成大湘西的“三轴四心”。
大湘西自然风貌独特,民俗风情浓郁,
到如今已打造出以张家界为中心的十余个特色旅游区。
 
高峻沟深的山川掩藏湘西的神秘,
也导致当地交通不便,发展缓慢。
2019年,湖南有22个县GDP低于一百亿,
其中湘西州古丈县为全省最低,
GDP只有31.18亿元,比长沙很多镇都少,
这一年,湘西州只有首府吉首市GDP突破百亿。
 
湘西经济的出路,还是靠旅游。
数据显示,在以旅游文化为王牌的张家界市,
2020年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69.57%,
同年,与其相邻的湘西州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4%。
千变万化的湘西,因其神秘圈粉无数,
而现代旅游业给了所有人探秘湘西的机会。

凤凰古城中,
一幅由老屋、古巷、吊脚楼、酒吧
交错而成的画卷,
构成热闹喧嚣而又淡泊悠闲的苍古遗风。
自然与人类赋予这座城独一无二的似水年华。

在另一座古城中,出生于湘西的沈从文,
把最优美的文字留给茶峒,
把最动人的忧伤与无奈写给边城的少女。
为致敬这部文学经典,茶峒已改名为边城镇。
 
当然,还有地处湖南西北部、
武陵山区腹地的张家界。
 
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国人关于张家界的印象,几与改革开放同步。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逐步开发的张家界成为几代游客的回忆。
199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三大景区
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选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前些年,好莱坞电影《阿凡达》在张家界取景,
这部全球票房第一的电影,
让湘西的壮阔河山成为各国驴友的打卡地。

旅游业作为湘西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如今吸引着八方来客。
这就是,神秘古老的大美湘西。

 
 
更多>同类大国商帮
推荐图文
推荐大国商帮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大国商帮简介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