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内蒙古商会会长郭万惠: 做大有作为的一代“新浙商”

   2019-08-13 中国网田燕 包儒萍 金佳敏7130
核心提示:他是商会会长,不断推动着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两地的发展交流,为两地经济文化带来新气象;他是“新浙商”的代表人物,对浙商精

他是商会会长,不断推动着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两地的发展交流,为两地经济文化带来新气象;

他是“新浙商”的代表人物,对浙商精神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他一手创办了江南内蒙古文创园,在浙江给蒙商一个家园;

一个内蒙汉子在江南文化熏陶下有什么样的情怀?一个北方来的“新浙商”当家人有怎样创新梦想?中国网《高端对话》专访浙江省内蒙古商会会长郭万惠。


南北差异性形成的发展空间是创业的原动力

中国网记者:您刚来南方的时候习惯吗?

郭万惠:不习惯,南北方生活、环境等方面差异比较大,饮食习惯、工作习惯等都不相同。我们在内蒙古从小就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到了南方气候反差也特别大,除此之外,文化积淀也是天差地别。

中国网记者:我印象中的内蒙古人生活上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看上去你就是一位江南先生的感觉,是什么原因让您从一个北方汉子变成这样的?这样的变化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郭万惠:内蒙古是少数民族蒙古族人民居住较多的地区,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还是以汉族为主。内蒙古是山西、河北走西口迁徙移居所形成,我的祖籍就是山西,祖辈到了内蒙古后扎根定居了下来。我在浙江工作生活了26年,所以整体看上去并不像内蒙古人。这26年,我从温州到杭州,从设计到其他行业,潜移默化就像浙江人一样雷厉风行。浙商有四个精神: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我想许多浙江的创业者都能和我一样真实感受到这四个精神。

中国网记者:原来您是在体制内工作的,是什么给了您勇气让您决定脱离体制去南方创业?

郭万惠:以前我在歌舞团工作,需要在全国各地奔波,我对全国各地的情况都比较了解。沿海发达地区文化发展的繁荣现状,让我看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后,毅然决然选择了下海,下海的第一站选择了宁波,后来又选择了温州。

中国网记者:和南方相比,您觉得内蒙古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郭万惠:内蒙古吸引南方人的地方太多了。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富集,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国家“打造北方靓丽风景线”这一号召之下,内蒙古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口号,借助其天然优势不断发展自身。它和浙江的差异化非常大,互补性也特别强。这两年内蒙古的全域旅游盛行,像夏季草原旅游,尤其南方华东地区的游客特别多

此外内蒙古的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也在不断推动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如何成为“影响内蒙古经济的50位商界领袖”之一

中国网记者:您每次都是这么宣传内蒙古的吗?这和您是浙江省内蒙古商会会长身份是不是有密切的关系?

郭万惠:我的根就在内蒙古,那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说起这些我是如数家珍,情感油然而生。商会会长是个良心活,会长其实意味着要做整个商会的服务员。商会本身就是连接两地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将两地的信息互补,优势互通,资源共享。这两年我们组织了五百多位浙商企业家,走遍了内蒙古各个地区进行考察交流。同时有非常多的内蒙古企业通过我们来展示他们的优势。

中国网记者:担任浙江省内蒙古商会会长以来,您接待过多少次家乡来浙江的客人?他们主要来做什么?

郭万惠:具体来说,从成立至今,我们为内蒙古大大小小举办了二十多场招商会,累计参会的人数达到几千人。其中大多数招商会由我们商会来组织协办,累计达成意向签约金额至少五六百亿。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不同形式的互动,例如组织浙商去家乡进行考察、发动商会为旱灾捐款、关注在浙江的商会成员以外的内蒙古老乡。

记得当时有一个在良渚博物馆的义工老乡得了白血病,我们通过商会力量为他募资了三十几万元捐款,这个事情当时中国网也有报道。在内蒙古的文化宣传上,我们也积极建设。去年冬天,我们举办商会两周年会同时也为内蒙古举办了招商推荐会。大批的浙商人员参会,人员规模达到五百多人,各级政府领导也全部参会。

中国网记者:您对内蒙古有这么多期待,是因为那是生你养你的故乡,现在浙江是您创业生活的地方,两个地方您更喜欢哪里?

郭万惠:我认为都喜欢。内蒙古是我的根,浙江这片热土让我落了户,是我生活工作的地方。我经常跟内蒙古经商人推荐浙江,向他们介绍浙江的经商氛围、社会治安、投资环境等。我也常向内蒙古的政府部门介绍浙江的优势,例如这里的一站式服务、营商环境、政商关系等。这些都是我作为新浙商十分骄傲的,也希望内蒙古政府能够学习浙江省优秀的做法。所以这两个地方我都十分喜欢,哪一方都割舍不得。

中国网记者:您为自己的故乡做了这么多工作,还荣获“影响内蒙古经济的50位商界领袖”,对内蒙古经济的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郭万惠:内蒙古是一个资源大区,它的绿色资源、矿产资源都是得天独厚的,因此在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内蒙古的奶业目前在全球是排第一的,肉业、畜牧业在国内也排第一,许多农产品的品质在国内排名也是十分靠前,但在宣传、品牌打造甚至销售途径上十分欠缺。如果所有企业能够不断品牌化,依靠绿色资源、绿色旅游,内蒙古在经济上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如何让资源和信息插上飞翔的翅膀?

中国网记者: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商会就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一个桥梁,是企业的娘家,是政府的联络机构,您带领的这个商会和别的商会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郭万惠:每家商会的办会理念和定位都是不同的,也一定会根据家乡所处的区域位置、自身产业特点、区位优势的特点而有差异。我们整个园区的建设就高度体现了内蒙古的优势,从文化到农牧产品、旅游风情等许多因素,都在园区中得到了体现。相比其他商会,我们成立的时间较晚,并且内蒙古籍来浙江创业的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小微企业,发展较为困难,所以我们商会也在找寻各种途径,希望能帮到他们,来规避我们的劣势,凸显我们的优势。

中国网记者:商会作为两地的桥梁,您是怎样搭建这个桥梁的?

郭万惠:作为一个桥梁和纽带,浙江和内蒙古的经济总量差异很大。从商业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我们商会拥 有大量企业家的资源,因此捕捉商机的速度也较快,而且也接受了浙江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的洗礼。我们将这些思想方法快速反馈给家乡的人,帮助他们更快发展,在无形中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去年8月,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带着党政代表团一行六十余人来浙江考察,我们商会也介绍了情况,得到了书记高度的认可。他嘱咐我们一定要做好桥梁纽带作用,不断促进内蒙古和浙江的共同发展。

中国网记者:您对商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

郭万惠:我们商会也正处于摸索阶段,目前我们积极响应浙江省工商联的指导意见,筹备商会党支部。除此之外,我们也在细分商会的各个行业,由负责人牵头去管理,更好地服务会员,将商会做强做大。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以商养会”的模式,但由于会员自身组织的不同特性,其具体形式也会不同,所以我们也在努力探讨新模式,努力将商会做强做大,为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做更好的服务。

中国网记者:从实现您对商会的规划角度看,目前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郭万惠:作为企业和商协会,最大的瓶颈就是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许多商会做的项目都会和政府有交集。当然浙江民营经济发达,许多商户都十分具有自主性、自我调节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自我融资能力,与市场的搏击能力都比较强。内蒙古的企业在这些方面则相对较弱。

我们也尝试着跟金融机构有进一步的接触,尽管今年国家出台许多政策要扶持民营经济,但目前为止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够享受到福利。许多企业自身的储货能力不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我们对商会许多会员企业都存在忧虑。我们也正在积极出谋划策,同时也呼吁政府给予这些企业更多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与关怀。

中国网记者:作为内蒙古商会会长,您希望政府给予什么样的支持?

郭万惠:比如商会中也有许多优秀的企业,我们希望政府在同等条件下应该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商会。我们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代表着在浙江的所有经商的内蒙古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我希望这地政府和家乡政府能够给予我们更多关注。

商会落“地”需要真正的有“地”

中国网记者:您一手创办的江南内蒙古文创园核心价值是什么?

郭万惠:当初创办文创园的时候,我们借鉴了内蒙古知名的文化品牌——蒙古大营,它在北京的朝阳公园。对此我们进行了延伸,将它打造成了一个在浙江展示内蒙古文化的窗口。我们不断通过这个平台去宣传内蒙古,让更多的人能够不出杭州就能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品鉴内蒙古的美食。

国网记者:用文创园的模式来承载两个地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在实践中您最大收获是什么?

郭万惠:最大的收获就是平台的收获、人脉的收获、影响力的收获。平台搭建至今,我们已经受到了钱塘新区管委会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除此之外,这是一个人脉和资源的平台,我们浙江省目前一共有26家省级异地商会,他们在这里举办活动时,我们都是免收场地费。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让大家更多了解内蒙古、品鉴内蒙古、甚至走进内蒙古。

投资兴业的“新浙商”大有作为

中国网记者:现在浙江发展的内蒙古籍企业家有多少?他们在浙江发展有什么样的优势?

郭万惠:我们内蒙古籍在浙江务工、经商甚至从业的人数约有10万之多,但到现在为止,商会中集聚的会员企业只有200家左右,由于商会成立时间较短,所以目前陆续还在聚集阶段。

中国网记者:在您看来,在浙江经商的内蒙古籍企业家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郭万惠:我觉得我们现在已经完全融入了浙江这片土地。不仅是我们,许多浙江的企业也会遇到困难。从现状来说,浙江这一地区本身就不排外,文化底蕴较深厚,民风淳朴善良,所以在当地生活并不存在任何困难。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在当地市场的搏击中可能由于弱小会碰到许多常态化的困难,许多企业都会面临同样的困难。

中国网记者:“新浙商”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浙江投资兴业的外地企业家,作为内蒙古籍在浙江的企业家代表,您认为“新浙商”在这个创业创新的土地上,如何能够有更大的作为?

郭万惠:首先我觉得我们不能丢掉内蒙古人的秉性,像我在浙江生活了二十几年,从外表上看像个浙江人,但我骨子里流的仍然是内蒙古人的血,豪放的性情仍然是不能丢掉的。就像对于喝酒我们北方人一般都说干,而南方人则更多是品,这种文化差异只有不断碰撞才会产生新的文化。

新时代呼唤新时代浙商精神,我们作为民营企业家要弘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积极融合于浙江的发展环境和时代的需求,争创地域融合后的一流园区文化,勇当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勇当新发展理念的探索者、转型升级的引领者,以商会带动两地交融,在共享发展上实现新飞跃。

编  后

一代“新浙商”正在浙江良好的政商环境中投资兴业,发展蓬勃。作为“新浙商”重要一员的浙江省内蒙古商会会长郭万惠一直致力于两地间的共同发展,为两地的技术和贸易合作牵线搭桥。同时调动和发挥浙江省各地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从事经营活动的工商业者的优势,为十多万内蒙古老乡在浙江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和有效支持,实实在在帮助和带动会员企业及当地老乡联谊会的发展。这也正是浙江省内蒙古商会自成立以来推动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商会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优势的最佳体现。

作为会长,郭万惠说自己只是在为两地互惠互利谋发展,为所有的会员提供服务,也表示在未来他会更好地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和浙江各地区的沟通,不断为促进内蒙古和浙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聚合浙江全省的蒙商群体,谋求共同发展。

 
 
更多>同类大国商帮
推荐图文
推荐大国商帮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大国商帮简介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