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毅 :清凉“格楼”里的春秋

   2018-12-12 大国商帮3710
核心提示:1和8似乎是佛教里的两个关联十分密切且又含义极其深邃的数字。诸如: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眼、耳、鼻、

1和8似乎是佛教里的两个关联十分密切且又含义极其深邃的数字。

诸如: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由此产生的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等六识,加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合为(十八)界;以受罪时间的长短与罪刑等轻重而排列的《十八泥犁经》中的18(十八)层地狱和济度众生的18(十八)罗汉(尊者)及代表去除18(十八)种烦恼的18颗的佛珠串。

又如:108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108是包括了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的各108的数。

微信图片_20181212143047

再如: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地,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的号称黄庙之首的菩萨顶“灵峰圣境”牌楼前的108个台阶、有小朝台之称的黛螺顶大智路的1080层 青石台阶。

……

佛教界讲究缘分。《辞海》解释“缘分”是因缘、机缘,指出“缘”为梵语,经典解释为“原因”,它常常和’因”以其合称为“因缘”。

什么是缘分?有人问隐士。隐士想了一会说:缘是命,命是缘。此人听的糊涂,去问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这人不解自己的前生如何,就问佛祖。佛不语,用手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于是顿悟:缘不可求的,缘如风,风不定,云聚是缘,云散也是缘。

……

1982年10月,我辞掉了五台县制药厂工人的工作,应征入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空军航空兵某师的一员。3个月的新兵集训生活结束后,我被分配到这个师武功场站军需股空勤三灶当了炊事员。尽管我不太乐意这既做饭、还的掏炉渣、喂猪的炊事员营生,但在家里尤其是军人出生的父亲的劝慰下,加上部队也不是个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地方。几个月下来,也渐渐地习惯了炊事员的工作和生活,还觉得干好这营生,尤其是掌握一手好的厨艺也不容易……

说起来我这辈子从部队到地方能从事专业新闻工作20多年,大概也是一种机缘造就的吧。

原本入伍前,我在地方当工人时,喜欢画画,尤其是我这个人从小就难以闲得住,于是,业余时间便经常自学,当时老家盛行在玻璃、炕围、漆布等上面画的风景画,后来还应一些同事邀请画了一些习作。到部队从事炊事工作后,由于条件所限就基本上搁笔了。

一天,我们灶上给就餐人员吃饺子,由于近百十号人就餐,饺子得分几锅煮,可能是由于训练重,前两锅没吃到饺子,饿了的一位就餐者,嘴里边嘀咕着什么,边用手里拿着的搪瓷碗敲打着餐桌,结果餐桌上铺着的玻璃板被敲裂了。于是,我写了篇《不要拿公物出气》的读者来信,一个多星期后(也即1983年8月20日),被当时每周三期的四开报纸《空军报》第三版刊出了。但我在下午5点多钟看到刊登处女作的报纸后的当天,还在与战友们欣喜之际,却想不到,晚饭后,股里召开军人大会,就因为这85个字的小稿,我受到了股领导的批评:“有什么意见可以提,为什么要捅到报纸上去?这样岂不把炊管人员和就餐人员的关系弄紧张了?今后注意点,还想不想干?……”

一篇小稿竟引来这麻烦?!我决意今后不写了,省得给领导,更不要给自己惹麻烦了……

1984年夏季的一天,我正在换休。早饭后,我在洗漱间里洗衣服,隔壁股值班室里。

“叮铃铃……叮铃铃……”

刺耳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我到值班室里一看值班员不在,便接起了电话。

“我是师政治部宣传科,你是场站军需股值班室吗?”

“我是,我是高峰毅”。

“师里要用3天的时间办一期新闻报道员培训班,你报告你们首长你们支部派一名爱好者参加,半小时内要赶到……”

于是,我赶紧找股里的值班员,可十多分钟也没找到。那时的通讯没现在这么发达,只有座机电话,只要离开就难联系了,不像现在手机随身带,随时随地都可以联系。眼看时间快到了,当时,我想反正这几天自己换休,听听总没有坏处,加上我告诉师宣传科接电话的是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我先去吧……

3天的培训,一眨眼就过去了。但我却对新闻报道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培训完之后,师宣传科的王志强干事和我们股里的协理员张立明鼓励我:小高,你在《空军报》上等过稿子,怎么现在不写了,不要有顾虑,新闻报道就要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你要继续写下去……

在他们的鼓励下,我不仅重新树立了新闻写作的信心,而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由感而发写了篇《层层鼓励“扬丑”人放下包袱》的读者来信,很快在1984年9月29日的《空军报》三版刊登了。从此,我这在业余时间里将耳闻目睹到的一些新鲜的人和事写成新闻报道,投往报刊和电台,并经常抽空到师宣传科找王志强、王玉生等干事请教……这年我刊稿12篇,被师里评为优秀报道员。1985年4月,我被调到师政治部宣传科报道组担任了报道员。当年全师刊稿108篇,我刊稿74篇,年底我荣立了三等功,并被评为空军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兰州军区优秀通讯员。

我的名字其实在1986年之前档案上是高锋毅,我撰稿时署名也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可能是当时拣铅字的印刷工人熟悉的本能所致,也可能是因缘所使,反正在刊发出的文稿上有的是高锋毅,有的是高峰毅,但更多的是高峰毅。于是,我为了排除一些不了解内情的人对一字之差的嫌疑,索性将错就错,从1986年8月起无论是撰稿署名还是其他涉及姓名的地方都一律统名为高峰毅,说来也怪,这自从我将名字里的锋改为峰字之后,30多年来,我名字的使用率是过去的几十倍,但却无论是什么场合的署名都再没有出现过象以前将锋字署成峰字,将峰字署成锋字的阴差阳错的现象。

……

五台山古时曾称过紫府山、清凉山、五峰山,北齐改名为五台山。自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始建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为始,五台山不仅成为世界文殊信仰的中心和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和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而且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一处汉传(青庙)、藏传(黄庙)并居一山,共同讲经说法之地,同时,又是佛、儒、道教文化合一的圣地。缘于此,五台山历史上不仅有50多位皇帝与之结缘,各朝各代20多位帝王驾临巡礼,更受到名冠金元的大诗人元好问、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等众多文人墨客的青睐,仅收集到这些文人墨客歌咏五台山的诗词现就有1万多首。其中元好问写的《台山杂咏十六首》中的“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不失的这些诗词中的极品。兴许正是这诗的最后的高峰二字藏着的“玄机”,使得我在30多年前,因缘鬼使神差地将名字中的锋改为了峰,从此结下了在这个既称佛教圣地五台山,也称避暑胜地清凉山从事专业新闻工作18年(1998.12——2016.12)的缘分。

1987年底,超期服役的我带着一次三等功、一次师嘉奖和一次《空军报》优秀通讯员、两次空军优秀新闻工作者、两次兰州军区优秀通讯员的荣誉退伍回到了 家乡五台县。1988年6月14日被安置到县商业局工作,在历任办公室干事、业务股副股长、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期间,因难舍新闻情结或是缘分所致,一直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新闻稿件,并屡被报刊选用。1996年5月被当时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韩正中和县委通讯组组长檀跃华选中,调到县委通讯组任记者,从此结束了自己近8年的业余新闻生涯……

1998年10月底,县委在研究干部任免时,拟任我为县委通讯组副组长。但当时的县委副书记、五台山管理局局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区委常务副书记、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王志勇在会上提出让我到五台山组建新闻中心。于是,这次会上没有把我列入拟任名单内,而是决定我先到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组建新闻中心。

一个多星期后,我交接完了县委通讯组的事宜,正准备一两天到县委组织部办理调动手续。

一天,却接到了当时县委组织部的电话,“你是通讯组的高峰毅哇?”“是!”“我是县委组织部的杨书荣,县委组织部办的《五台组共信息》正缺人手,部里调你到组织部参与……”电话是县委组织部杨书荣副部长亲自打来的。接完电话,我以为是组织上对我的调动作了调整。当时,我正好随时任五台县委书记兼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的周振华下乡检查农田基建工作。于是,我把杨书荣副部长电话里通知我的事和周振华书记说了,周书记听后说:“可能是杨副部长不清楚已经定了你上五台山工作的事,我让人通知他吧,你回去尽快办理上五台山的调动手续……”

……

几天之后,我带着县委组织部的调令到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办公室报了到。王志勇局长知道我报了到之后,就让人把我和时任副区长分管后勤的周计林叫到了他办公室,他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景区目前没有宣传部、广播电视局、通讯组等专门的宣传和新闻部门等情况后,说:“现在咱们先成立一个内设的新闻中心,再报批1个正科全额事业单位,负责风景名胜区的宣传、广播、电视、通讯组等工作……”并叮嘱我:“峰毅,好好干,今后在宣传上,尤其是新闻宣传方面的事主要靠你来挑头……”

接着,他又吩咐身旁的周计林给我安排办公和住宿的地方,周计林副区长为难地说:“现在办公和住宿的地方都很紧张,暂时只有图书室空着……”王志勇局长听后说:“那就先住在图书室吧,今后再想办法。你通知一下在家的领导,晚上和峰毅见个面,互相认识一下……”晚饭时,王志勇局长让领导们和我选贤用能,“招兵买马”,把新闻宣传方面的工作搞好……

……

据《清凉山志》载:“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天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气候寒冷,每年农历四月解冰,农历九月积雪,盛夏季节,往往是绿草红花伴随台顶千年不化的坚冰,气候凉爽,昼夜温差5℃以上。尤其是在冬季,极端气温不要说在号称“华北屋脊”,海拔3061.1米的北台顶,就是在海拔1700多米的核心景区台怀镇也在零下30℃多度左右。我的办公室也是住宿的地方———区政府不足10平方米的图书室,除了原摆着的图书柜之外,又加了一支床和一张办公桌,方寸之间仅有5平方米多,又由于房间是阴面,故其冷无比,晚上加班经常是穿着棉衣、呵着手在爬格子(写稿子)。

大约是在1999年初,时任五台山二招经理的田垒铜得知我在“招兵买马”,给我介绍了一个1998年9月刚毕业于山西省广播电视学校的待分配的毕业生陈强。于是,我们相约见了一面,通过交谈,确定为人选之后,我向当时的王志勇局长和分管宣传工作的刘俊义副书记作了汇报,他们认为,景区现在缺少影像拍摄、采编方面的人才,于是决定接收陈强到新闻中心,并到归口管理的景区电视台工作,因为当时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党委、政府正在筹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自办电视节目,但由于传输线路和专业人员匮乏等诸多因素所致,决定在忻州市广播电视台设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电视转播台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资源,委托其代办景区党委、政府的自办归口党委新闻中心管理的电视节目。于是,陈强作为广播专业的毕业生于1994年4月正式分配并参与了五台山广播电视台的创办和开播工作。

2002年6月18日晚上,陈强完成了《离开雷锋的日子》的主人翁原型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在景区五峰宾馆为景区500多名青年做的雷锋精神专场报告会的拍摄采访后,他看了看表,已近晚上11点钟了,于是,他骑上摩托车就往3公里之外的电视台返,想着回去连夜把新闻赶制出来……

……

还有200多米就要到电视台了,迎面驶来的一辆大车突然由近光灯变为远光灯,一束雪亮的灯光直刺得陈强眼睛睁不开,他只好凭着感觉往旁边躲……

“哧溜”一声,陈强被摩托车摔出去,接着感觉到自己的左额上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流了下来……

可由于亮着灯的摩托车在1米以外的地上挣扎着打转,自己的高度近视镜也不知掉哪儿了,手上从额头上摸下来的热乎乎热东西是什么也看不清楚。

“血,小伙子,碰着额头了,其他摔着了没有?赶快去医院看看吧……”几个打着手电的路行人,边说边把陈强搀扶了起来。

“陈强,这是怎么了?赶快咱俩送他到医院,你把摩托车骑回去……”1个认识陈强的年轻人和他的两个朋友驾车正好路过这里,见状立即和朋友们分了工……

来到近百公里之外的五台县人民医院,已是半夜一点多了,在急诊室里医生经过消毒处理,在离眼睛1厘米远的左额上缝了3针,输上液体后,拿起朋友们给陈强找回来的,已被砂石擦得很模糊的眼镜说:“幸好这镜片是树脂的,如果是玻璃的话,这后果就严重了……”

原来,陈强当时被大车灯光刺得看不见,躲大车时一下驶进了旁边刚卸下的一堆沙里……庆幸的是在医院里输了1个多星期的液体后,回家又修养了一段时间便无大碍了。

初成立新闻中心时,那是区政府机关才有5、6辆车,10多个领导都忙不过来,大部分单位都没车,我们单位当然也不例外了。

后来,配了一辆吉普车,不能用了后,又配了一辆桑塔纳,不过都是领导们退下来的即将报废的车辆,只能跑个短途,也基本上是都服务了来山采访的记者们。我们出去采访,多是用自己和借用他人的摩托车。由于五台山地区山路多,加上又是借用别人的摩托车车况不太熟悉,所以,除陈强外我和焦瑾琦等基本上都因此受过伤,住院治疗过。

2005年因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申报遗产工作,,而电视台位于当时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大院的1公里之外,为了方便工作招回陈强专门服务“申遗”影像事务……

陈强精明强干,在电视台从事影像工作年平均采编电视新闻稿件100多条,并多次获得各级电视新闻奖。于是,在2006年调任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接待处任副主任,2010年又调任五台山综合监察大队副队长。

微信图片_20181212142540

从1998年底到2000年3月的这段时间里,虽说1999年4月陈强分配在了新闻中心,但由于他学的是广播电视专业,加上景区自办的电视节目专业人才缺乏,所以在新闻中心工作7年多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做为骨干力量,常驻在离当时的风景名胜区政府大院1公里之外的明清街电视台,从事自办节目采编工作。于是,景区对外新闻宣传工作的任务仍然是由我一个人承担。

随着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尽管我经常是白天晚上连轴转,年均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山西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刊发100多篇新闻稿件,但仍然显得力量十分薄弱,特别是那时由于条件有限,不仅稿件全部是稿纸上的手写体,而且每篇新闻稿件都要加盖单位公章,以证其新闻的真实性,不象现在电脑上打出新闻稿件后,一点鼠标就以邮件等形式发往媒体了,甚至在手机上写下稿件后,用微信等就发出去了。所以,那时写新闻稿件的就是纸和笔,稿件草稿完成后,都得誊抄在稿纸上,尔后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寄往所投的媒体……

1999年8月5日,我在太原《山西日报》社修改完新闻稿件后,已是晚上了,我在街头小摊上草草吃了晚饭,找了个很便宜的旅馆,准备洗漱下睡觉的时候,腰间的BP机(无线寻呼机)响了,一看是家里的电话号码,由于我用的是数字BP机,无法得知家里有什么事,所以,就近找了个公用电话给家里打了过去,问有什么事。

我老婆颤抖着声音问:“你怎么了?人家法院到五台山给你 送传票,你不在,人家给送到家里了。”

“咹,我能干什么违法的事,你让法院的人接个电话。”

“人家已经走了”

“你看看是什么案”

“好像是侵犯人家的什么名誉权了”老婆电话里仍然是颤抖的声音。

也难怪我老婆心有余悸,就连我这军人出身的堂堂大汉也不禁身犯嘀咕;我到底侵犯谁了?想了会儿,也是一头雾水。由于是长途,我只好告老婆说,“没事,你别担心,我明天就回去了”。

我劝老婆别担心,其实连我自己不担心也是假的,毕竟有人告你了,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基本上回想了一夜,可仍然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第二天我一早起来早饭也没吃,就往回赶......

回到五台山后,才知道是我写的一篇题为《小小荧屏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状况——有线电视为五台山增彩》的消息,在1999年4月4日《忻州日报-星期刊》报眼位置刊发后,这篇700余字的消息,表扬了五台山电视台转播台大力发展有线电视,为丰富活跃当地人民文化生活作出显著贡献的事迹的正面报道。引起了已于1998年4月份,被免去电视转播台台长职务的原台长的不满。原台长认为,该消息文中关于“80年代成立的五台山电视转播台(转播)收视效果差以及五台山有线电视的筹建、开设时主要领导、组织者等内容严重失实和歪曲,将他的巨大努力和成果业绩全部隐瞒掩盖,使其名誉和精神受到严重侵害,”为由,将我和忻州日报社一纸诉状,告到了某法院,后来经过庭审,该法院于2000年1月20日,作出了两条判决,一被告高峰毅、忻州日报社在本判决生效后2月内,以1999年4月4日《忻州日报》发行份数及范围为基准,在该报相同的版面上向原告XXX(略去真名),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二、驳回原告XXX(略去真名)要求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00元,由被告高峰毅、忻州日报社各半负担。

对此判决,我和忻州日报社均认为原审判决适用法律不当,所作的判决是错误的,并于2000年4月20日向当时的忻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00年7月21日上午,当时的忻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的庭审中,经过充分的法庭调查、辩论,经来自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地区人大工委,地区政法委、地委组织部门等10余位旁听庭审观摩案件的评委按照改革审判制度,考核评选审判长的考核表规定的项目要求当庭审进行了考核打分,最后合议庭利用五分钟的休庭时间进行合议后,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3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裁定如下;

一、撤销原判;

二、发回一审法院重审。

......

人间正道是沧桑,吹尽狂沙始到金。至此,历时近一年的这起子虚乌有、所谓的侵犯名誉权,一篇正面报道招来的侵权官司,历经一波三折才尘埃落定。

1998年底,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委员会就向五台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成立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党委宣传中心的请示》,1999年上半年中共五台县委、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该请示后,又以五台县编制委员会文件向当时的忻州地区编办呈报,(当时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委员会、人民政府行使县级政府若干权力隶属于五台县县委、县政府领导,负责管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工作。所以当时的区委书记和区长都是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兼任),但一直未得到批复,尽管新闻中心一直是个没有正式机构和编制的内设机构,但做为主持景区日常工作的王志勇局长却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一直让我继续选拔这方面的人才。

那时由于稿件撰写打复和通讯条件等落后,1年多的时间里我又是光杆“司令”,工作量特别地大,平日里很少有节假日等,基本上无暇顾及近100公里之外的家,特别是2011年12月忻阜高速公路未开通之前,五台山冬季降雪之后,景区是冰天雪地,经常是10天半月的封山,想下山的下不去,想上山的上不来……

“高主任,家里来的电话”。1999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洗漱完毕的我,正准备到食堂吃早饭,隔壁景区党委办公室的干事王晋生推开我宿舍的门,冲我喊道。

这一大早的肯定是家里有什么急事?!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急步奔向党委办公室拿起电视听筒后,“呜呜……”我老婆的哭声传进了我的耳里,我急忙说:“发生了什么事,别着急,慢慢说……”

“女儿早上上学的路上被人贩子几乎拐走,你赶快回来一趟吧……”她抽泣地说。

……

“峰毅,孩子的事我也听说了,我已给你派了郑师傅的车,你马上回家处理一下”这真是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啊!也不知道王志勇局长怎么一下子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我的家五台县城郊的沟南村,离五台山风景区90多公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回到家里后,村里的亲朋好友也大都在我家安慰着我老婆,哄逗着9岁的女儿。

原来,自从我去年到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工作之后,家里只剩下我老婆和11岁的儿子、8岁的女儿,老婆有时早上顾不上送孩子们到1里多外的村里小学上学,儿子和女儿就相跟着去上学,这天在县城药店里当售货员的老婆可能是累了,晚叫了孩子们一会儿,儿子怕误了上课,一骨碌起来,揉了揉眼睛,就自个儿直奔学校了,女儿着里着急地抹着眼泪在赶往学校的路上,突然从一个小巷里窜出两条黑影,兜着一条张着口的麻袋,一股脑儿就从我女儿头上直套了下去,接着扛起来就跑……

“呜呜……抓坏蛋……”尽管我女儿是女孩,但有些男孩般的淘。突如其来的打包虽吓懵了,可还是在麻袋里边嚎啕大哭、边又喊又揣地拼命挣扎着。可能是由于做贼心虚的缘故,这两条黑影见远处已有早行的路人,真是豆腐掉在灰里,吹又吹不得,打又打不得,只好把这烫手的山芋一扔,逃之夭夭了。

女儿从麻袋里爬出来后,学校也不敢去了,顶着满头麻袋里空在头上的干草各节,哭着回到了家里……

后来,公安机关经过多方侦查,终于破获了这个跨越三省的贩卖儿童团伙。以至多年后,这个事的阴影虽存,但我庆幸没有因此而踏上含辛茹苦,在杳无音讯中踏上茫茫的寻女之路

……

经过1年多的考察选拔,在五台县金岗库联校任教的焦瑾琦于2000年3月借调到了新闻中心,同年10月正式办理了调入手续。

焦瑾琦为成家之前父亲就给他留下些外债撒手人寰,后母亲也改嫁了,家境贫困的他与妹妹相依为命,后来靠举债与一村姑成了个家。可能正在这些缘由吧,他平时生活十分俭朴。记得到新闻中心后不久,我和他加了班之后,我找了个饭店犒劳他,点了排骨、鹌鹑蛋等几个菜,这小子也不客气,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发现他连骨头和鹌鹑蛋皮都一块吃了,我忍不住笑着说:“怎么把骨头和皮都吃了,不够咱们再点份。”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些都是高钙,扔了怪可惜的。”后来说起这事,他说当时他已好长时间没吃过肉了。还有一次,他和我说,1个多月没吃肉了,今天家里割了一斤多肉,娇娇(3岁的女儿)等不得炒,就馋的生吃了几片。

焦瑾琦不仅生活俭朴,而且工作大胆泼辣。初来新闻中心时,由于没有单独的办公室,他就和我在我那不足10平方米办公室兼宿舍里办公,可除了能放的一张办公桌外,再也放不下一张办公桌了。于是,我和他定了新闻稿内容后,我起草,他在我的床上铺个三合板,坐个小板凳负责誊抄。有时新闻稿实在赶不过来,干脆来个通宵达旦。有时太困了,我俩就在我的那张床上和身打个盹,接着,又开始在“格子”间耕耘。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加班在凌晨时,可谓是饥寒交迫,于是,我们就吃点吞豆充饥,喝点白酒驱寒。他舍不得把酒瓶扔掉,积攒起来后就卖到了废品收购处……

焦瑾琦是个孝子。2002年的夏天,他听说埋葬他爹的地方很可能要开发,于是,他和媳妇商量后,决定给他爹迁坟。

于是,平时很少请假的他,请了两天假,回老家给他爹迁坟。

……

“你们在这儿挖什么?”一个中年人气势汹汹地向已开挖了一少半葬坑的焦瑾琦和他家的几个家人们大声训斥道。

“怎么了?我给们爹挖葬坑咧。”

“胡闹!这下面埋葬着我们家的人咧……”

焦瑾琦一听这话,傻眼了。

愣了一会儿,他忙拱手作揖,向对方道歉道:“啊呀!对不起!我们不知道,还请您消消气,多担待,我们这就给您恢复原样……”

无奈之下,焦瑾琦和家人们合计一下,决定将他爹的坟迁到七、八里以外的老坟里。

真是一波刚平,又起一波。就在焦瑾琦和家人们挖好新坟坑,又到埋葬他爹的地方挖出他爹棺材后,他小心翼翼地拿开棺木时才发现1997年春天因遇矿难去世的他爹,虽时隔6年多了,可尸体并未腐烂,只是肤色变得黑了,整个尸体还是一个整体。原想尸体已烂了,只准备了一个小棺材来装尸骨,现在可好1米左右长的小棺材,那能装下1.6米的尸体呢,于是只好又置买了一口大棺材,才将他爹的尸体装棺下葬……

焦瑾琦的爹去世时由于是意外事故,虽岁数不大,但却给他留下了不小数额的饥荒,加上那时他老婆在农村,又有一个小孩,他每月的工资200多块钱,除省吃俭用外,还的父债子还,陆续凑还爹留下的饥荒。这一折腾,原本有200百块钱办了的事,却多花了不少钱,使本来生活就过得紧紧巴巴的他,生活过得更紧张了,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小孩托给别人照看,他老婆到饭店打工补贴家用……

……

    2001年3月中旬,王志勇局长升任忻州市委副秘书长,五台县的县委副书记白俊章同志接任五台山管理局局长和区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区长。他也极为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上任仅三个多月的时间就亲自和我们策划创办了五台山有史以来的第一张报纸——《佛教圣地五台山》,报纸首期于2001年7月11日的创刊,创刊词中这样写道:

《佛教圣地五台山》终于与您见面了!

五台山,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清凉宜人的避暑胜地和令人敬仰的革命圣地。其灿烂的佛教文化、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旖旎的自然风光芸萃于一炉,是一座神州大地上屈指可数的名山。她不仅是三晋人民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这块古老的土地。旅游业的大发展为这个曾经贫穷落后、交通闭塞的老区注入了无尽的活力。短短的16个春秋,五台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是一年一个样。数百万海内外的游客均是五台山最好的见证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管理水平日益跟进,服务质量日益提高,旅游经济屡创新高,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五台山知名度及影响在国际国内的旅游市场上愈来愈高,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一流风景区。五台山旅游业的历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区域乃至一个民族蓬勃崛起的伟大气概。

今天,《佛教圣地五台山》面世了。她在21世纪刚刚开始,世界旅游业竞争空前激烈,旅游市场呈现“百舸争流”新局面,尤其是中国加入WTO的前夜诞生了。她完成了十多年来的五台山艰苦创业,拼搏创新的开荒建设者们和一直关心支持五台山发展的人们的夙愿,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激发现代旅游需求意识、引导旅游消费、开拓旅游市场、创立旅游精品的重担,她必将成为五台山对外开放的一扇亮丽的窗口,将五台山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精美绝伦的古建艺术、美伦美奂的自然景观、神秘诱人的风物传说及景区的旅游景点、线路、服务、活动等信息及时有效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为世界和平、友谊、进步搭起一座七色彩桥,全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与腾飞。同时她还将是一面镜子,随时折射景区内的真善美、假恶丑,在加大旅游质量监督力度、塑好五台山品牌形象,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大放其彩。

《文殊经》中说,人闻五台山名,踏五台山地,得五台山石,可以超四果圣人,接近无上菩提。我们为五台山工作,不求“果位”,不做“圣人”,只愿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都能早日“闻五台山名,踏五台山地,得五台山石”,也算是为振兴五台山,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旅游事业大发展做些贡献吧!

这张四开四版的报纸,在每年的4月1日至10月31日的五台山旅游旺季为周刊,其余时间淡季时为双周刊,采用铜版纸质彩印。我和焦瑾琦分别担任执行主编和副主编,主要负责重要新闻稿件的采写、组稿及全部版面的编审、定稿,排版和印刷则由忻州东亚广告公司承揽,每期印刷1万份,除按客房免费赠送景区星级以上宾馆外,其余的免费邮寄到全国各地旅行社、新闻等有关部门和单位。

随着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宣传新闻工作也愈来受到领导的重视,加上又创办了《佛教圣地五台山》报纸,鉴于越来越繁重的宣传新闻工作,我和陈强、焦瑾琦三个人,尽管经常是白加黑、5加2,但仍然力不从心……于是,白俊章副书记让我再从景区有关单位选拔有志于从事新闻宣传方面的人才……

 2001年7月份,经过近一年的摸底选拔后,在五台山联校任教的韩瑞杰被借调到宣传新闻工作中心工作。

韩瑞杰乃书香门第出身,其父就是教师出身,并担任过联校长,本人又是忻州师范毕业,从教后一直是语文老师,所以尽管他五大三粗,但文字功底却很扎实,在新闻中心工作期间,写了不少大块头的稿件。

那时新闻中心我已年届不惑,韩瑞杰也30多岁了,陈强、焦瑾琦则都是20多岁的小伙子。然而就是这个出生于书香门第,在单位上岁数排老二的韩瑞杰在2002年夏季做的一件事却令我至今难以忘怀,也令我非常内疚。

那是我去北京参加一个会议,走了一个星期后,回来两天也没见到他,我问陈强和焦瑾琦都说已经好几天没见到他了,我们以为他向你请了假……那时我们几个人那有手机这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只有单位有部电话,我们都干着急也没有办法联系他,又过了两天,他回来了。

我问他:“最近干什么去了,连个招呼也不打,把我们急的四处打听……”

他面带难色说:“前段时间我老婆就捎话来,说她身体不适,想让我抽空回去陪她到医院检查一下。当时咱们正接待着一个采风团,单位上的人写通稿的、陪采访的都忙得不可开交,连节假日都没有,我就没好意思请假,心想她过几天也许会好的。你去北京后的第二天,我在街上碰到一个老乡,他说,你老婆病的不轻,你不赶紧回去带她到医院看看?当时他驾驶的车正好有空座位,我就搭上车回去了,想回去后再打电话请假吧,可回去后打了几次电话,单位上的人都有事出去了,没人接,加上村里的打电话也不方便……”

当我得知他老婆输了几天液,身体已经好多了后,我除没有责怪他,又安慰了他一番。同时,回想起来,自己有时为了工作,不仅和同事们几乎天天加班到深夜,而且没有好好的过过一个歇心的星期天,对他们的家庭和生活上的事关心的很不够。于是,当天我就在单位开了个短会,在向同事们表示歉意的同时,告诉他们家里有特殊事情要及时请假办理,工作要做好,家里的事情也要兼顾……

随着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申遗”脚步的不断加快,“申遗”工作的文秘人员严重缺乏,于是,2005年4月份,韩瑞杰被借调到景区“申遗”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

   ……

“喂!领导们,记者朋友们,大伙儿向后转,倒着走上100步左右,腿就不打颤了……”前面举着小旗,拿着喇叭的漂亮女导游边向后转过身来,边向我们喊着,边示范着。

2005年,10月底的一天,下午4点多钟,我随着一个20多人组成的记者采风团上海拔1913米,号称小朝台的黛螺顶上拍片子,本来每年5至10月份的五台山旅游旺季,黛螺顶是有缆车运行的,但10月底五台山旅游进入淡季后,缆车就停运了,无奈记者团只能沿着由青石铺成的1080个台阶的“大智路”上黛螺顶,由于记者团采风的日程安排是这天下午5点钟左右离开景区,到别的景区去,所以上黛螺顶的时间仅有1个小时左右。上去的时候,大伙儿争先恐后想尽快上去找个好的拍摄位置,倒也没觉得什么,可下来的时候不少人就不行了,两腿直打颤,不听使唤了。

机灵的导游看在眼里,于是教给我们一个权宜之计。

像这种时间短、采风紧陪记者们的事,在五台山的18年里几乎是年年有、月月有,有时是天天有。甚至有时预计着中午赶不回来,就带上干粮,一包干馍片、一瓶矿泉水当做午餐,有时在采风回来极度疲惫不堪的情况下,还得和记者们共同整理采风情况,为稿件撰写谋局部篇,连夜加班撰写稿件。

……

2006年6月26日下午6时30分,我和单位的同事们正在和已来景区近一周与我们共同策划撰写关于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稿件的《山西晚报》的记者任俊兵、康景林、刘斌,《山西青年报》的记者陈晓平等正在云峰宾馆吃晚饭的时候,我的手机来了短信提示,我一看是时任五台山管理局局长梁有升来的,此时远在西班牙塞维利亚正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梁局长来的短信,肯定是五台山申遗成功与否的消息。于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阅读着短信:

公元2009年6月26日的北京时间下午6时20分,当地时间6月26日中午12时20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五台山以文化景观正式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干!”我一口气将杯中的六两白酒一饮而尽,一抹眼中含着的激动的泪水,“走!发稿去!”于是,大伙儿也顾不得吃饭,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将连日来白天晚上连轴转的劳累的忘得一干二净了,随我鱼贯而入的回到了在区政府大院的单位办公室,燃放了早已准备的烟花爆竹后,以梁有生局长的短信为新闻由头,制作了新闻标题和导语后,立即发往《人民日报》、新华社、《山西日报》等几十家媒体,并被陆续发布,而《山西晚报》、《山西青年报》等则不惜版面,以《十年申遗一路艰辛走来》、《五台山的“涅槃”之路》等为题,从6月27日起,连续整版整版地向读者推出五台山申遗路上的风风雨雨……

由于韩瑞杰在“申遗”工作中的出色表现,2010年4月被任命为五台山遗产保护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2016年12月升任为五台山世界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

   2005年4月份,韩瑞杰借调到景区“申遗”办公室后,接着2006年陈强又调任景区政府接待处,至此,宣传新闻中心经过几年打造出的四个人的队伍,只剩下我和焦瑾琦了……

   2006年初,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金岗库中心校任校长的白永兴,当时从曾与他同校任教已在新闻中心工作了近六年的焦瑾琦处得知新闻中心需要人手的情况下,自幼爱好新闻写作的他,便选择了辞去校长愿当新闻中心干事,为景区的宣传新闻效力的抉择……于是,2006年6月份,经过我多次与景区领导的请示汇报之后,白永兴正式借调在景区新闻中心。

白永兴在新闻中心工作的日子里,凭着自己敏捷的思维和忠实憨厚、良好的人缘和忘我意志,克服父亲体弱多病、孩子在外地上学等地家庭实际困难,除了白天主要负责对接写字画画的、摄影摄像的、网络媒体的同行们外,晚上还得写稿发稿,他撰写的《找困难的民警》、《小地区大效应》等新闻稿件获得了市级好新闻奖,并多次获得县、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然而,就在他得心应手之际,就像韩瑞杰和陈强一样,又与我们“拜拜”了。2014年12月份,白永兴被领导安排到景区新成立的没有编制的内设机构,信访接待中心担任了副主任。有人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就是这个命,你们新闻中心就是景区的圣地,培养出一个就出去一个……你只能再培养了……

2015年,仅剩下主任我和副主任焦瑾琦的新闻中心,有些工作难以为继,当时五台山管理局局长刘建坤及五台山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闫玉章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让我尽快选拔热爱新闻事业的人才,在他们的支持和关心下,新闻中心于9月份又从五台山联校借调来了教师杨飞龙和柴宏光,可随着2015年12月29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暨临时党委的成立,原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党委、区政府和五台山管理局被撤销。

“听说,常来咱这的梁小丑(本文用的是化名),因诈骗被公安机关抓捕了……”

朋友告我这一消息后,立即使我联想起了一件往事。

那是2016年7月12日,我写的一篇题为《景区因何成为“唐僧肉”》的杂文被一些网络媒体采用后,很快一石激起千层浪……

本来这篇以一些自媒体发言人和极少数人套用媒体牌子,四处招谣撞骗,甚至恐吓威胁索要财物等为背景和素材的对事不对人的针贬时弊的文学性文章,却有少数人认为触到了他们的痛处,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对号入座,并百般刁难,这些人从7月19日起,就不择手段地通过微博等自媒体,甚至操纵一些不入流的网络(其中有的己在国家对网络进行整治中被取缔),利用化名或枪手等以《致五台山风景区的公开信》等为题,文中在自命清高的同时,运用的似是而非、生搬硬套等鄙劣的手法,贬低他人,抬高自己,蛊惑读者,哗众取宠,大有“炸平”台山之势。使这一篇满满正能量、激浊扬清的杂文,却被这些神经过敏的人,一文发一处变一题换一署名等,与我和景区纠缠不休,牵强附会地口诛笔伐。一时搞得一叶障目,乌烟瘴气,满城风雨……

为了厘清这文艺性杂文和新闻报道的关系及一些被刺到痛处、跳将出来的文痞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笨拙伎俩,我撰写了一篇《对号入座的喜与忧》的杂文,被2016年8月4日《山西日报 社会周刊》刊发后,很快被人民网·山西频道、山西新闻网等多家媒体转发。

真是邪不压正,主体媒体的正能量声音,使这些跳梁小丑们持续半月之久,通过用微博等自媒体形式,利用混淆视听等,对我和景区的兴师问罪,甚至是人身攻击的混水摸鱼的文痞闹剧,才戛然而止。

后来,我闲暇时,在网上又搜索这份信时,偶然在一家很生僻的网站上发现了这封信的始作俑者梁小丑(化名)。

......

“我走了很多地方,安排食宿也不要什么介绍信和记者证,哼!你们不安排,我也有办法。”说完之后,梁小丑就气呼呼地走了。

其实,过去这梁小丑也没少来过景区,而且政府也按他的要求安排了有关事宜,只不过这次我们是按新的接待规定,要求他提供介绍信和记者证……

这下我和同事们明白了《致五台山风景区的公开信》的由来,就是为报这一箭之仇。只不过发一处变一题换一署名是为恶意的炒作,但为了避借题发挥,泄私愤之嫌,而署的化名,可能是该网站一时疏忽,竟在发文时用了真名而已。

这真应了那句话,有理不在高言,山高遮不住太阳。尽管梁小丑在“一封信中”美化的自己如何如何,但终归纸里包不住火,最终还是原形毕露,因“借媒下蛋”,恐吓威胁等的诈骗行为,而被公安机关“请”到了他该去的地方去了。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正式成立后,五台山体制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做为运行了18年之久的党委内设机构的新闻中心也与原五台山电视差转台整合为公益类事业单位——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电视台。由于种种原因,已于2010年10月被任命为五台山遗产保护管理处文化保护科副科长(仍一直在新闻中心工作)的副主任焦瑾琦于2016年10月被任命为五台山世界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并赴任。借调的杨飞龙和柴宏光也回到了原单位,我虽然曾先后任景区旅游局局长助理、旅游管理中心副主任及五台山中国国际旅行社书记(正科),但一直在没有机构、编制的内设机构兼任着主任的新闻中心工作,这次我转任新设立的金融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并赴任履职……

新闻工作是艰苦辛勤的职业,没有深入一线不畏艰苦的采访,没有灯烛下苦思冥想的构思和辛勤的笔耕,信笺上的格子就不会填满。同时,新闻工作又是个其乐无穷的职业,每当为一篇文章缀上最后一个句号,每当一篇文章刊登在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刊上,哪怕是一句话,也会亢奋无比,劳乏全无。

新闻是社会的心跳。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用眼睛洞察正在发生的历史,用心灵捕捉新闻背后的新闻。记者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但一定要知道些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话。如果是上帝创造的世界,我们的工作是记录世界。

这是高级记者、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忻州分社社长班彦钦在他的博文中曾写过的一段话。

我与班彦钦社长未曾谋面之前,其名就早已如雷贯耳了。尤其是他发表在《山西日报》等各类报刊上的美文,我更是见其名,读其文,因其文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行云流水,妙趣生辉,即使是一篇短消息,但鲜活精美的文字,恰似在享受一篇短小精悍、字字珠玑的散文,以至于久读其文,久慕其人。

 我和班彦钦社长的第一次正式晤面,是在2001年的5月底。那是我受白俊章局长之命,邀请主流媒体来五台山景区共商一年一度五台山国际旅游月的宣传促销方略,当然,班彦钦社长便成了我必邀之人,因为虽然我久仰其名,但一直未见其人,只是在电话里通过几次话,如果能面对面地请教和交流,自己必将在新闻写作上得到一些真谛。可我又一想,人家这么大的名气,又身居要位,能不能邀请来人家还不一定咧……

 那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班彦钦社长办公室打去邀请电话,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这次见面,我连着两个晚上去拜访他,他侃侃而谈的新闻捕捉和写作技巧,以及俯拾皆是,绘声绘色的五台山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等,令我这个“台山”人也望尘莫及。特别是他平易近人、诙谐幽默的言谈,使起初还很拘束的我,很快变得轻松起来……

从此我每次到忻州,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我都要挤出时间去拜访他。而他每次到五台山,我也必去拜访,有时我不知道,他只要有空就相约我去,我们经常是促膝长谈几个小时,我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通过交往,我们从相识到相知,班彦钦社长不仅成了我的良师益友,而且也成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宣传促销的参与和策划者,从2002年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佛教界成功举办的首届万佛阁(五爷)庙会,到2003年政府主办的第一届佛俗民情年,他都是重要的策划者之一,自此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由1990年起,开始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国际旅游月拓展成了“一会”(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三十日),即万佛阁(五爷)庙会、“一月”(每年公历8月8日至9月8日),即五台山国际旅游月、“一年”(每年农历腊月十八至正月十八日)即佛俗民情年,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进一步扩大了五台山的知名度,而且也拓展五台山旅游的空间,特别是在旅游淡季招来了更多的游客。

自从与班彦钦社长交往上之后,他长期为五台山在媒体上的宣传谋局布篇,并为了工作方便,他报请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批准,于2003年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新闻中心,设立了全省仅有的四个记者工作站之一,从此不仅是我写的稿件,就连新闻中心所有人员写的稿件,也几乎篇篇要经过他的指点和修改,而一些重头稿件,他都要在百忙之中亲自主笔,尤其是在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前后,发表于《山西日报》2007年8月12日头版头条,4000多字的《返璞归真 正本清源——台山申遗进行时透析》和发表于《山西日报》2009年7月22日头版头条、10000多字的《无尽的魅力——写在山西五台山申遗成功之际》的长篇通讯都是他谋局布篇,亲自主笔的。文章发表后被多家媒体转载,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可以说,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能有如今的知名度,五台山原新闻中心能成为一支忘我善拼的过硬队伍,班彦钦社长可谓功不可没。

……

2018年6月7号上午11点24分,我接到了一个久违的电话,电话是已14年多未见面的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的编导兼摄像杨海波老师打来的。从电话里我得知他已于去年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9号要和爱人来五台山……我问他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时,他说什么也不需要,只是多年不见面了,见个面,聊会儿天,我到了之后联系你……

我和杨海波老师认识,是在2002年记者节(11月8日)的前夕,当时,五台县电视台派张云飞主任专程陪杨海波老师到五台山,为cctv-4频道的《华夏文明》栏目,制作一期有关宗教方面的节目,杨海波老师,头发卷而稀,眼光含蓄而深邃,这位山东威海人,不仅180以上的身材彰显了典型的山东大汉,而且不到50岁的他已有几条鱼尾纹爬上了眼角,加上略带古铜色的皮肤,给人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当时,尽管季节刚刚步入晚秋,但五台山已经是很冷了,尤其是早晚穿上羊毛衫,也是难挡袭来的阵阵寒气。杨海波老师在到了的第2天踩点后,第3天就完成了拍摄任务。晚饭时我问他想吃点什么,他说来个闷鸡块和一盘腌小辣椒就行。

“来瓶红盖汾(当时15块1瓶),杨老师工作之余爱喝点。不过我这几天身体不舒服,你陪杨老师喝点……”陪同来的县电视台张主任说。

于是,当晚我便陪杨老师喝了起来,他不仅耿直豪爽,而且酒量也大得惊人,我们围绕着五台山的历史文化边聊边喝,不知不觉之间,我俩3瓶42度多的红盖汾就下了肚,最后还喝了些黄酒……不知是我们聊的投机,还是五台山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他,反正原打算采撷制作一期的素材节目,便返京的他,表示还要在五台山采撷几期节目素材。

接下来的近一周内,白天我们陪杨老师出去拍摄,晚上边喝酒边策划明天节目素材和拍摄要点……

原本我想中央电视台的人,尤其是编导以上一级的人员,肯定居“庙堂”之高,不好交流,甚至不好接触……但通过这次和杨海波老师的接触,不仅改变了我的这种误判,而且我们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杨海波老师返京后,中央电视台四套(cctv-4)国际频道,这个具有覆盖全球98%地区的媒体优势,向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频道中专门介绍中国文化的知识性节目《华夏文明》栏目,连续向海内外推出每期五分钟,每期每天09:55-10:00、16:25-16:30、22:55-23:00播出的《五台山牌楼》、《帝王行宫》等四期节目,不仅在海内外反响很大,而且也对五台山的宣传促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使我对杨海波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谦逊的为人更加信服……

过了一年之后,杨海波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通过前年在五台山的拍摄制作和我们的交流,以及四期节目在海内外的反响,我觉得五台山仍有不少题材值得挖掘,打算近期到五台山再拍摄制作几期节目……这次杨海波老师不仅带了个助理,而且还带来了更多的拍摄器材,在五台山十多天的时间里,又拍摄了《金阁寺的变迁》、《青庙改黄庙》、《智慧文殊》、《华严铜塔》、《万年无梁》等六期《华夏文明》栏目节目,并在中央电视台四频道陆续播出,有力地推动五台山走近世界,世界走进五台山的进程,其效果也不是投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元广告费而能赢得的……

……

回眸在五台山18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也许是缘分吧,我还结识了不少在各级新闻界里的翘楚,新华社山西分社的高风、武敌;山西报业集团的丁伟跃、李伟、郭兆平;忻州日报社的王文君、王改瑛、张云平;山西画报社的樊文珍、忻州电视台的姬田田、姬永田、市委新闻处的张美明、赵宏伟……,他们或总编或社长,或主任或记者,他们居高而儒雅谦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不持才自傲。他们是我,乃至新闻中心全体同事的良师,时而为我们的文稿废寝忘食做嫁衣裳,时而为我们的稿件殚心竭虑、谋局部篇,时而为我们面授机宜、指点文稿……他们是我们的益友,时而和我们把酒言欢、讲述一些行业花絮,时而和我们风雨同舟、一起前往基层采访,时而和我们挑灯夜战、并肩组织撰写稿件……

在清凉“格楼”里的十八春秋中,我和新闻中心的同事们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山西日报》等近百家媒体刊播的上万篇稿件,其中数十篇山西新闻奖、五台山国际摄影大奖、忻州市新闻奖等的稿件,以及获得的山西省第四届百佳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景区网十佳工作站、忻州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忻州市新闻工作先进单位等近百项荣誉中,特别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跻身全国文明景区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中和申报世界遗产名录过程中到今天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倍增,让世界更进一步走近五台山的宣传造势中,无一不渗透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

       他们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原新闻中心呱呱坠地后,其新闻队伍成长的摇篮!其新闻作品开花结果的呵护者!其队伍爱岗敬业的引领者!

我和原新闻中心的同事们感恩他们,非常感恩他们!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也应该感恩他们!

 ·高峰毅       楔子

 
 
更多>同类大国商帮
推荐图文
推荐大国商帮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大国商帮简介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