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宁波商会会长沈琦辉:吸引更多东南亚甬商"回归"

   2018-11-15 宁波晚报2640
核心提示:  去年,沈琦辉在柬埔寨西港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护航编队。  沈琦辉在参观柬埔寨乡村学校。受访者供图如果当初没有出国,

  去年,沈琦辉在柬埔寨西港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护航编队。

  沈琦辉在参观柬埔寨乡村学校。受访者供图

如果当初没有出国,如果当初没有在异乡创办企业,沈琦辉的日子未必会过得不如意。做点小生意,过不愁吃喝的生活,看起来也蛮符合很多人对宁波人“小富即安”的“人设”。

只是,人生没有如果。在宁波和柬埔寨两地当“空中飞人”的日子,沈琦辉过了整整20年。其间,他从打工者变为创业者,实现了个人事业的腾飞,如今肩上还多了一副重担——担任柬埔寨宁波商会会长,“把在柬埔寨的宁波企业团结起来”。

敢闯敢拼、善于把握时机、同乡扶助……沈琦辉的经历听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足以证明,尽管时代变迁,但“宁波帮”的核心精神仍拥有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伴随着枪炮声难以入眠

1998年,沈琦辉来到柬埔寨。

“我是交了一大笔劳务费,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出去的。”沈琦辉说。

听起来颇有几分“破釜沉舟”的勇气,事实亦是如此。

出国前,沈琦辉经营着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设备公司,主要做缝纫机生意。公司不算大,但经营状况还不错。

在当时,“劳务输出”还是个新鲜事物。我国的劳务输出事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的,到2000年才初具规模,成为我国开展对外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敢于放弃国内稳定的生活出去闯,在沈琦辉看来,“年轻就是硬道理”。

相比国内,当时的柬埔寨处于动荡中,直到1998年年底,才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时隔20年,沈琦辉仍记得初到柬埔寨的日子:数不清的夜晚,伴随着枪炮声,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当时在一家台湾制衣公司工作,公司的保安都是手持AK47上岗的。”沈琦辉说。

沈琦辉的家人、朋友也曾劝过他,可他并未因此萌生一丝退意。

宁波有句谚语“要窜头,海三湾”,意思就是要发迹,就要出海闯世界。因此,宁波自古以来就有泛海航贾、外出经商谋生的传统。这也成为“宁波帮”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初到柬埔寨的沈琦辉没想到那么多,他只是觉得:“当时出国的机会太少,既然来了,就应该闯一闯,拼一拼。”

打工7年“挖掘”出来的商机

初到柬埔寨,沈琦辉在一家台湾制衣公司工作,从机修工干起,一直做到管理层,一干就是7年。对沈琦辉来说,这7年不仅是“偷师”企业经营管理的7年,更是见证柬埔寨制衣业发展从无到有的7年。

7年后,“当我决定创业时,不仅很容易找到一批熟练工,还很容易请到一批有经验的管理层。”沈琦辉说。

打工7年,沈琦辉挖掘到的商机不止于此。制衣业属于传统制造业,想要从中获利,控制成本很重要。沈琦辉说,当初选择在柬埔寨办厂,最重要的考虑就是当地过剩的劳动力和较低的用工成本。“当地人虽然受教育水平较低,但他们工作努力,而这恰好是一家蹒跚起步的企业所需要的。”

就在永辉H2制衣厂成立的前一年,柬埔寨加入WTO。作为世界不发达国家,可以享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给予的特殊贸易优惠政策及额外的关税减免优惠。这对当时准备创业,主打欧美市场的沈琦辉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2005年,永辉H2制衣厂成立;2006年,永辉制衣二厂成立;2007年,永辉制衣三厂成立。沈琦辉俨然是挖到了“宝藏”。

打造一个推销宁波产品的平台

2014年,永辉制衣和宁波斯蒂科合作,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再上新台阶。而且,这次合作对沈琦辉的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事业上。

沈琦辉说,2005年,他也曾冒出过回家乡创业的念头,“但考察后发现,当时国内人工成本已经相对较高,不适合制衣这样的传统制造业重新创业。”

在事业上,沈琦辉选择了务实;但在情感上,他对家乡更多了一份牵挂。

2013年,鄞州纺织服装国际商会赴东南亚考察,成为一个契机。次年,参与考察的斯蒂科与沈琦辉合作,在柬埔寨新开办了斯蒂科(柬埔寨)制衣有限公司。

“我们公司总部设在宁波,主要负责设计和面料的研发、采购,柬埔寨公司主要负责加工生产。”沈琦辉说。

强强联手,发挥的是“1+1>2”的效应。沈琦辉说,目前公司的员工加上外包工,共有四五千人,年平均营业额增长幅度高达40%左右。

除了服装业,沈琦辉还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成立了恒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希望把它打造成为一个推销宁波产品的窗口和平台。”沈琦辉说,现在他每个月都会抽一个星期待在宁波,到处考察,看看宁波有哪些产品适合柬埔寨的市场需求,“比如像慈溪生产的摩托车就可以出口到柬埔寨。”

吸引更多东南亚甬商“回归”

2015年5月10日,沈琦辉每次提及这个日子都是脱口而出。

这一天,柬埔寨宁波商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成立,这是宁波在东南亚地区成立的首个境外商会,沈琦辉被推举为首任会长。

成立商会,是“宁波帮”能历久不衰的秘诀之一。老宁波有个习惯,麦熟季节夜间撮泥螺,下海前有道雷打不动的程序——清点人数。然后一字排开,边赶海,边隔三差五吆喝旁边人的名字,听到的人要及时应答,“一个都不能少”。

险恶生存环境激发了宁波人的群体意识,与风浪搏斗的谋生方式培养了宁波人的合作精神。正如《鄞县通志》说,甬人“团结自治之力,素著闻于寰宇”。

沈琦辉对此的感受更细致入微。他刚在柬埔寨创办企业时,就是个“小白”,什么都不熟悉,为了办一个证,跑了好几趟,常常要等上三四个月时间,整个人感觉很焦虑。

“对于那些初来柬埔寨投资的宁波企业来说,他们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成立商会,把大家团结起来,提供各自力所能及的帮助,对这些老乡们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沈琦辉说,大概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宁波企业到柬埔寨考察。眼下,更多的宁波企业已加快推进在柬埔寨投资的步伐。

“柬埔寨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像首都金边,原来是不允许盖高楼、装电梯的,如今城市里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这对我们宁波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机遇。”沈琦辉很乐意将自己了解到的赚钱“门道”分享给家乡的企业。他说,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据了解,目前柬埔寨宁波商会已拥有会员企业80多家,基本涵盖在柬埔寨投资的各类宁波企业,包括服装,餐饮、医疗、房地产、贸易等。

吸引宁波企业“走出去”,只是沈琦辉的一个小目标。“借助柬埔寨宁波商会会长的身份,我希望有机会能多组织一些当地企业来参加宁波的经贸活动,吸引更多东南亚甬商‘回归’,实现优势互补,双向互动。”

 记者石承承


 
 
更多>同类大国商帮
推荐图文
推荐大国商帮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大国商帮简介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