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企业家精神”是劳动价值决定因素

   2018-08-21 中华工商时报吴跃农2610
核心提示:优秀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中配置社会生产要素的最核心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营企业家是出资人、资本所有者、资源组织者
  "优秀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中配置社会生产要素的最核心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营企业家是出资人、资本所有者、资源组织者、创新实践者、生产领导者、研发主导者、科技转化者、财富创造者和责任担当者,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
    在企业生产的价值链上,起根本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家价值、企业家精神
    民营企业家是企业风险承担者,企业家、企业价值在市场中具有正负两种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总是与风险同在,在风险中苦斗耸立
    企业家是资本投入者、运作者、时间承受者。企业家一般意义上讲不是天生的,而是奋斗出来的,是需要资本积累和运作的。即使是二代传承,也有个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继续推动企业发展的艰难课题,同样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
    企业家是劳动力组织者,劳动效率提高者,是劳动意义的指定者。如果没有企业家进行资源配置、生产要素和生产目标的整合,再多的劳动力都无法实现有效经济增长,劳动力的投入也是低效的、低层次的
    民营企业家根据劳动力市场化原则配置企业劳动力。民营企业家与劳动者共创企业发展,是在劳动者市场化的情况下企业家与劳动者双向选择契约关系实现的
    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在《新劳动法》的法律框架内协调平衡关系,协调劳动力成本、劳动所得和企业发展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生产一线劳动力是可替代的,其"异化"性质和劳动力缺口通过现代化生产方式最终解决。智能经济、工业技术更放大了企业家的决定性作用,但这不影响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社会道德定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民营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更具团队精神,一起迈出更坚实的劳动创造财富步伐
    要理解民营企业家是社会创富者,劳动价值的决定者,必须正确认识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的关系,认识企业家与企业员工共同创造财富和企业家在创富中的决定性作用。
    毫无疑问,民营企业家和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的共同力量,是命运共同体。没有企业员工,企业家无以实现企业发展;没有企业家、没有企业,企业员工无以就业,无以实现劳动价值。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是一体的,包含了劳动精神。从制造强国到质量强国,需要守望工匠精神的企业家。工匠精神缺失的企业,不可能成为有品牌的企业。培养不出工匠精神劳动者的企业,也不可能有优秀的企业家。
    2017年,国务院首次把“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同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工匠精神”不仅融入产业工人的灵魂,也深植于管理者、经营者、创业者的血液中,成为“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这是实现“有灵魂的工业化”的要义,这也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必然。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信心,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尽显身手。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从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的劳动关系来看,“优秀企业家精神”包含了市场经济中属于企业家的独特能力和行动的内涵意义,是企业家管理企业、创新产品、组织生产和营销的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浑然一体的力量,并实现对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和最优配置,使之产生更高的效率和价值。
    第一,“优秀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中配置社会生产要素的最核心力量。
    科技成果要变成生产力,必须通过民营企业家实现,而民营企业家要通盘谋划、紧紧掌握统筹科技、资金、资源、购和销、供应链、服务等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环节。企业家依据自己的判断,预测、悟透市场和产业发展方向,了解社会预期,进而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开拓市场、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营企业家是出资人、资本所有者、资源组织者、创新实践者、生产领导者、研发主导者、科技转化者、财富创造者和责任担当者,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企业家也是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创造者,如腾讯微信2016年全国有高达8亿用户下载,张小龙的理念就是“让微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优秀企业家精神特别强调只属于“企业家”在市场经营活动中组织和率领企业有效创造新价值的、企业领导者身上具有的内在特质,这是企业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企业和各种生产要素过程中驾驭市场的经营理念、能力、风格、精神境界、情怀、思维与行为方式等的特有品质。特别是企业家的领导力、创造力、创新力、冒险精神、永不满足精神、人才意识、抢拼意识、速度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共赢意识等自身内功和综合素质,明显有别于其它社会阶层人士,值得珍惜、尊重、学习和发扬。
    第二,在企业生产的价值链上,起根本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家价值、企业家精神。
    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家才能”是新古典经济学劳动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生产四要素”之一,它对其他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进行“组织”,以形成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实际上,民营企业家确定发展目标、组织生产、实现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才能不是简单的人力资本所可简单替代、替换的,当然不是等值意义,而是符合某种概率分布的、稀缺程度很高的生产要素,是所有生产要素之本。
    显然,“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决定生产项目、决定资本投入、组织建立生产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和道德品格魅力气质,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的决定性生产要素。更进一步,民营企业家不只是生产要素的组织者,更是生产要素的创造者,因为没有民营企业家的创新和组织,尊重人才、抢拼速度,这些要素根本不被激活,劳动力更是散于无形。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不仅为近现代世界工业化发展进程所证明,也为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证明。
    第三,民营企业家是企业风险承担者,企业家、企业价值在市场中具有正负两种可能性。
    经济学家韦伯斯特曾说过,企业家是“一个经营冒险事业的组织者,特别是组织、拥有、管理并承担这一事业全部风险的人。”企业家的工作是总体性的、决定性的,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么营销,这些是产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把控这些因素、承受这些因素结果的是企业家,不是企业员工。企业家只要做事、投入生产,就是有风险的,就不会是包盈不赔的事。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区别只是风险的大小、风险到来的快慢、风险的可测可控和不可测不可控,风险的真实还是虚假,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总是与风险同在,在风险中苦斗耸立。
    企业家是成为创富英雄,还是在风险中灭亡,成为市场炮灰,这就需要企业家正向发功,而不是赌徒下注,但最正确的做法也是回避不了风险的,再优秀的、成功的企业家也不能够拍胸脯说不会有风险。李书福关于吉利向海外并购投资是这样表述的,“吉利收购奔驰部分股权,是基于以上思考所做出的商业决定,资金基本上都来源于海外资本市场,完全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其中80%左右来自海外的外资银行,小部分来自海外的中资银行,还有一部分是吉利自有资金,这完全是市场化资本组合,市场化自我平衡的资金结构安排,这种安排没有任何特殊背景。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德国政府都对我们的交易做了充分而认真的了解,依法而严格的审查。世界上所有投资都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吉利投资戴姆勒是一项完全合规、公平的透明交易,当然这也是一次冒险的创造性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探索更好地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商业竞争。”
    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家的价值具有正负两面性,企业家有劳而有功有所收获或者劳而无功血本无归的两种可能性,企业家的劳动是决定性的、灵魂性的。民营企业家是1或-1,其它要素是0,1或-1,决定其它要素组合叠加的正向有效性、价值大小等效应。
    第四,企业家是资本投入者、运作者、时间承受者。
    企业家一般意义上讲不是天生的,而是奋斗出来的,是需要资本积累和运作的。即使是二代传承,也有个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继续推动企业发展的艰难课题,同样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家获得利润一定是要有“资本”的。资本能不能收回赢利,抛开其它因素,还要承受时间考验,这是对企业家运作资本、投入项目、最后赢得市场的严酷考验。
    如创造一个品牌,其资本和时间的投入都是巨大的,不确定性也是高的,短期内是根本不会赢利的,而员工一般原理上不涉及这样的经济亏损风险及预期。张瑞敏介绍说,“国际上有个规律,如果要在国外创造一个品牌,那至少要亏损八年,就是八年的投入期。而在很多国家树立品牌的过程中,海尔不仅仅是赔8年、砸进去超过百亿元,只为建立一个网络和获得当地用户的信任。这不是金钱能买到的,必须靠时间,慢慢地去让用户认识你。所以,我们现在做到了国际市场上中国品牌同类产品(份额)最高。其他的有很多还是做定牌加工、代工,因为可以保证利润、现金流,但这是比较短期的做法,与创品牌是背道而驰的。”企业家投资在先,特别是投资海外,受政治经济等不可测因素的风险袭击破产可能性更大,企业家有权获得相应高利润收益,收获风险回报。
    第五,企业家是劳动力组织者,劳动效率提高者,是劳动意义的指定者。
    江苏恒力集团在辽宁大连长兴岛填海建设2000万吨一年的炼化一体项目,2019年将实现投资1500亿,产值3000亿的跨越式发展,辽宁省委书记陈发求对董事长陈建华说,“你这是给辽宁的振兴发展做贡献了!”“恒力干实业的决心很大,我们就要大力支持!”2018年始,项目进入安装高峰期,上千家国际、国内一流供应商全力生产制造设备,3万多人在现场施工,以确保2018年10月投料试生产。
    如果没有企业家进行资源配置、生产要素和生产目标的整合,再多的劳动力都无法实现有效经济增长,劳动力的投入也是低效的、低层次的,这就是为什么像非洲这样的没有企业家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沛但生产率极低的原因。
    第六,民营企业家根据劳动力市场化原则配置企业劳动力。
    改革开放最大成果之一是劳动力不再是国有企业的单位所有。劳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自由职业者,根本使用权在于自身,他们可以不受城乡地域限制,不受户籍身份限制,人往高处走,在全国、甚至全球劳动力市场中流动、寻找、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就业获取酬劳。改革开放四十年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民营企业家与劳动者共创企业发展,是在劳动者市场化的情况下企业家与劳动者双向选择契约关系实现的。如果劳动力还是单位人,还是具有复杂的乡土社会、单位铁饭碗内斗管理无效错综复杂关系,那种惰性、慵懒和滞息性,依然不可能使企业得到精进奋进的劳动力有效支撑。
    劳动力市场化的意义就在于明确劳动者的本质属性和民营企业与劳动者的责任、酬劳定位关系。企业家对劳动力低成本的合理正当追逐和可控性,不是剥夺劳动者个人,而是通过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生活消费总体水平决定劳动力成本。而生产所在地政府有“劳动用工最低收入标准”制约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单向控制。企业在何处生产发展,考虑劳动力成本是重要因素,水往低处流,既然劳动力是可以流动的,弃低趋高;企业生产车间也是可以流动的,弃高就低。双向对流中寻找平衡,一方面是低收入地区人员向城市和本地外资企业集聚;另一方面是制造业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欠发达的中部内地、西部地区再向东南亚、非洲等地不断转移。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越来越贵,与之呼应,制造业企业向全球劳动成本低的地区一波又一波转移生产。这样,在这种企业全球配置生产链和劳动力流动的交互运动之中,企业在不断保持合理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意外”地一轮又一轮地带动、提高了劳动力所在地劳动力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形成创造财富的带动效应。
    第七,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在《新劳动法》的法律框架内协调平衡关系,协调劳动力成本、劳动所得和企业发展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企业家和员工是双向选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中,在“两个健康”的政治方向制约之中,企业家肯定不是“剥削有功论”,员工合理的工资收入待遇是没有错的,与企业家不是“剥削”和“被剥削”对立冲突关系,而是两者间企业创富效益分配的合理性问题。在企业发展实现现代化、规范化之后,在地方政府劳动收入标准制约措施和工商联、工会双向组织规引以及社会管理及舆论、公众监督日益趋强的现实之中,这些都不再会是问题,也不是企业家与企业员工对立的不可调解协调的易燃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到企业就业是为了取得收入,收入低于预期、低于市场决定的平均工资,就招不来人。当然,工资增长快于宏观经济形势所决定的企业利润增长,也会导致企业招人贵、负担重,有些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也会转移到工资成本更低的国家。”企业对于骨干员工、管理人员,则更偏重于股权激励,达成“财散人聚”效应,而“双关爱”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及共享企业发展红利、企业成长平台等一系列正相价值是吸引企业全体员工、凝聚企业全体劳动者的重要因素。
    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扩大生产和积累财富而言,企业都会以压缩劳动力成本、确保产品市场价值竞争优势为考量和出发点,这无可厚非,不如此企业无以生存下去,生存不下去劳动者也就无劳可获,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会向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技术含量低、生活消费水平低、工资收入低的地区转移生产,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保持产品市场竞争力目的。
    劳资关系是劳动者合同中定价的多少,与企业家在劳动力定价上的协商和博弈,所以有地方政府的最低工资指导线,有工会、工商联参与的三方机制进行协调,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劳资关系本质上“手心手背都是肉”——是相互共存关系。劳动者按照劳动法,在一个合理价位上获得中性收入,不受企业家的盈亏影响,不负责企业亏损连带责任,也不负责、操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或新投资的复杂事宜,因此,也不更多地获有企业产品剩余价值的利润那个部分。
    第八,生产一线劳动力是可替代的,其“异化”性质和劳动力缺口通过现代化生产方式最终解决。
    这是劳动力的时代发展趋势,这一点在现代化“黑灯车间”、无人商店、智能物流的崛起中尤其显示了本义。其劳动力成本可归入生产资料之中,成为生产技术资料成本。如中国最大的化纤纺织民营企业恒力集团始终坚守主业,不断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先后投入近10亿元进行工厂智能化改造,通过“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等方式,打造“智能机器人的世界”,企业发展模式逐步从“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
    只要技术发展,劳动力在一线机器化大生产中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机器人替代的,工匠精神一定要转化为现代高技术,或者说劳动者的“异化”是可以用高技术机器人来终结的。智能经济、工业技术更放大了企业家的决定性作用,但这不影响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社会道德定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走向未来是一个发展过程,而现代化生产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将人作为简单体力劳动力减少到最大限度的努力进程,这也是简单劳动力缺口巨大的必然应对之策。江苏企业劳动力缺口在2017年达10.6%,将人的一线生产劳动操作尽可能让渡给机器自动操作,这是用科学技术发展来解决人的“异化”——这个被马克思尖锐批评的社会现象,更是对中国人口红利减弱后作出的积极应对调整。
    第九,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民营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更具团队精神,一起迈出更坚实的劳动创造财富步伐。
    从许多优秀工业企业的实践经验看,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在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和企业家与员工关系上更趋共建共赢的积极变化。在所有制关系上,民营企业通过实行高管、专业人才和员工的全比例持股制,形成了全体劳动者共同投资、共同所有的所有制结构。在企业分配关系上,很多民营企业实行按劳动、按专业人才和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分配的办法,并且这种分配形式在企业中占据主体地位,更直接有利于促进企业团队、专业人才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在企业员工相互关系上,企业家、管理者、专业人才和普通员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员工既是劳动者,又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上参与企业管理,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较充分发挥,很多民营企业正发展成为企业家与团队、专业人才和员工共商、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营企业的制度建设和发展是极具特色的,创新和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使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出更大凝聚力和优越性,充满蓬勃生机活力。诚如习近平总书记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所言,“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作者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苏商史专委会副会长、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
 
 
更多>同类大国商帮
推荐图文
推荐大国商帮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大国商帮简介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违规举报